第3章

父亲慌忙拉住小明:“混账东西!胡说八道什么!”

刘婆婆却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个似笑非笑的表情:“那地方不是活人该去的,随便带人造孽啊!”

小明不信这个邪,扬言只要不带他去,就把院子里的东西全掀了。当时黄纸已经烧了一半,羊也拴在了柱子上,法事进行到一半停不下来。

刘婆婆叹了口气,眼神里透着股无奈,最后点了头:“只能让你看一眼,记住,到了那边,我说啥你听啥,一步都不能错。”

接下来的准备透着股诡异。

刘婆婆让小明躺在院子里的一块旧木板上。木板边缘沾着黑乎乎的污渍,不知道是血还是泥,散发着一股腥气。山风越来越冷,吹得小明骨头缝里都发凉。

刘婆婆从兜里摸出一根红绳。那红绳红得刺眼,像是刚在血里浸过。她绕着小明的脖子系了一圈,另一头绑在旁边一根点燃的蜡烛上。蜡烛火苗忽明忽暗,映得红绳在地上拖出一道扭曲的影子,像是一条蠕动的小蛇。

“这绳子保你的魂能找回来,”刘婆婆声音低沉,“蜡烛不灭,绳子不断,你就没事。”

说完,她走到供桌前,趴了下去,头埋在胳膊里。没多久,就传出了均匀的呼吸声,像是睡着了。可奇怪的是,她的眼睛并没完全闭上,还留着一条细缝,从那条缝里,能看见她黑亮的瞳仁,正直勾勾地盯着小明。

小明躺在硬邦邦的木板上,望着墨蓝色的夜空。星星很亮,却感觉离得很远。山风在耳边呼啸,带着远处林涛的呜咽。不知是不是错觉,他好像听见风中夹杂着细碎的哭泣声,像是母亲的声音。

他想起母亲生前的样子。总是天不亮就起床,蹑手蹑脚地生火做饭,生怕吵醒熟睡的儿子。冬天里,她会把小明冰凉的脚捂在自己怀里;夏天时,她会摇着蒲扇,为小明驱赶蚊虫,直到他入睡。

“明儿,好好读书,将来走出大山。”这是母亲常说的一句话。她没读过书,不识字,却省吃俭用供小明上学。

一滴泪从小明眼角滑落,他没去擦。突然感到无比的疲惫,眼皮越来越重,周围的声响渐渐远去,最后只剩下自己的心跳声,咚,咚,咚,缓慢而沉重...

他做了一个梦。

梦见自己走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四周没有景物,只有无边无际的灰雾。空气又湿又冷,粘在皮肤上,像是裹了一层湿冷的蛛网。

远处隐约立着一道城墙,又高又旧,墙皮剥落,露出里面黑乎乎的砖石。城门像一张巨口,深不见底,散发着寒意。

刘婆婆突然出现在他身边,样子比现实中清晰许多,脸上的皱纹都不见了。“跟着我,别说话。”她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带着回音。

走到离城门还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刘婆婆突然蹲下身,用手指在地上画了一个圈。奇怪的是,在她手指划过的地方,泛起一层淡淡的白光,形成一个发光的圆圈。

“站进去,”刘婆婆推了小明一把,“不管谁叫你,不管说啥,都不能踏出这个圈半步!记住,踏出一步,就再也回不来了!”

小明点点头,心里却还带着几分不屑。这梦也太逼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