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雨锁旧巷
清明的雨,是从凌晨开始下的。
林砚把最后一件行李搬进巷尾的老房子时,雨丝已经织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整个青石板巷裹得严严实实。老房子是外婆留下的,青砖黛瓦,木门上的铜环锈迹斑斑,推开时发出“吱呀”一声响,像是老人的叹息。
“这地方也太偏了,”同行的搬家师傅放下纸箱,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姑娘,你一个人住这儿,不怕吗?”
林砚笑着摇头,目光落在院角那棵老槐树上。树很粗,枝桠歪歪扭扭地伸向天空,树皮上还留着她小时候刻下的歪歪扭扭的“砚”字。十年了,她离开这条巷子十年,再次回来,连雨的味道都没变——潮湿的土腥味,混着老槐树叶的清香,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像线香燃尽后的淡味。
搬家师傅走后,林砚开始收拾屋子。外婆的遗物不多,一个掉漆的木箱,一张老旧的八仙桌,还有挂在墙上的黑白照片。照片里的外婆穿着蓝色斜襟衫,坐在老槐树下,怀里抱着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是五岁时的她。
收拾到木箱底层时,林砚摸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是一个暗红色的木盒,盒面上刻着繁复的花纹,像是某种符咒。她打开木盒,里面放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还有一把铜制的钥匙,钥匙上挂着一个小小的铃铛,轻轻一碰,就发出“叮”的脆响。
笔记本的封面写着“渡魂录”三个字,字迹苍劲,不像是外婆的笔迹。林砚翻开第一页,里面的字迹突然让她心头一紧——那是妈妈的字。妈妈在她七岁时就走了,说是去了很远的地方,可外婆从不提妈妈的去向,也不许她问。
“清明雨落时,旧魂归故巷。若遇执念者,铜铃引归途。”
这是笔记本第一页写的话,下面还画着一张简易的地图,标注着巷子的布局,在巷口的石桥下,画着一个小小的圆圈,旁边写着“渡魂点”。
林砚皱了皱眉,把笔记本合上。妈妈从来不信这些鬼神之说,怎么会写下这样的话?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打在窗棂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巷子里传来脚步声,很轻,像是有人踩着青石板慢慢走来。林砚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看见一个穿黑色风衣的男人站在巷口的石桥上,手里撑着一把黑色的伞,正朝她这边望过来。
男人的脸藏在伞下,看不太清,只能看见他的身形很高,站姿笔直,像是在等什么人。林砚盯着他看了一会儿,男人突然朝她的方向抬了抬伞,露出了半张脸——下颌线清晰,嘴唇很薄,眼神冷得像雨。
林砚心里一慌,赶紧放下窗帘。她不知道这个男人是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盯着自己的房子看。可不知为何,她总觉得这个男人身上有种熟悉的感觉,像是在哪里见过。
就在这时,门口的铜环突然响了起来,“叩叩叩”,节奏很慢,像是在试探。
林砚吓了一跳,手里的木盒差点掉在地上。她走到门边,透过门缝往外看,巷子里空无一人,只有雨水顺着屋檐往下流,在地面汇成小溪。
“谁啊?”她对着门外喊了一声,声音有些发颤。
门外没有回应,铜环却又响了起来,还是一样的节奏,“叩叩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