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首辅大人来了!

众人连忙噤声,同时心底惴惴不安。

这位大人冷面性子,对人对事对己极为严苛,他们方才这般哄笑,定是引起大人不满了。

甚至不必大人开口,这群少年各个低着头,觉得头顶的目光仿佛能看穿人一样,叫人羞愧不如。

可是他们偏偏又说不得什么。

哪怕是这群世家出身,骄矜得不行的各位贵公子,在宋瑛面前,一点都不够看。

首辅大人宋瑛也算是神武朝的传奇了。

他出身寒门,父母双亡,自幼苦读,年少成名,十三岁时就高中解元,是梧桐书院中名满天下的陈学究最得意的门生,没有之一。

在世家当道的如今,硬生生替寒门闯出了一条通天之路。

十五岁时科考,却遇科场舞弊,同他一般满腹经纶的寒门考生竟无一人中选,当时的考官周大人竟然当场放话,三千两银子换一个名额。

宋瑛收集证据,立即写了一篇策论《世家门阀锢仕途,寒士无由申其志;科场奸弊乱取士,皇权何以固其基?试申论之》。

以一己之力对抗盘踞数百年的世家格局。

此篇策论一出,朝野震惊。

而当今圣上有雄心壮志,早就意图清明社稷,削弱世家根基,见宋瑛和自己政见相仿,所以力排众议,钦点他为状元,更是定下寒门也可入仕的律法。

于是,十五岁的宋瑛彻底名声大噪,至今无人出其右。

宋瑛入仕之后,先在六部历练,世家门阀本就视其如大敌,更是万般阻挠。

可是,众人都没想到的是,仅仅五年时间,他竟站稳了脚跟,并收获了不少掌权官员的青睐。

当执期间,更是大刀阔斧地改革,清除积弊,多年沉疴为之一清。

原本以为凭借他的雷霆手段,早晚会被世家联合针对,令人意外的是,他却又上书了一些治国方针,居然也保护了部分世家利益。

于是这位宋瑛大人就和世家门阀之间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行过冠礼之后,圣上对他更加器重,组建内阁之后,直接任其为首辅,凌驾众尚书之上。

二十岁的首辅大人,满朝敬服,无人小觑。

而现如今,又五年过去,首辅手段凌厉,扶持寒门,凭着圣上倚重,推行政策,国力越发强盛,就连平民百姓也深感其恩。

不过世家门阀依旧是枝繁叶茂,根深蒂固,尤以官学为盛。

官学里都是世家贵子,科考之后即可入仕,与专教寒门的梧桐书院并齐。

虽说官学和梧桐书院代表的是两个阶级,却也并没有如其他人猜想的那般水火不容。

相反,倒是经常在一起开诗会,谈论世事,就连两边的学究也是经常切磋,互换教学的。

首辅宋瑛既是寒门梧桐书院出身,又是圣上钦点的官学祭酒,更是两者之纽带,肩负教导之任。

虽然他素日公务繁忙,却也经常过来,查探这群学子的情况,若有毓秀者,点拨一二,往往使其有茅塞顿开之意。

沈景行和徐晏之就是官学当中的佼佼者。

宋瑛身着朱红官袍,腰间束着镶嵌金玉的革带,上面绣着的仙鹤仿佛在云中长鸣,颇有高洁傲然之意。

身姿挺拔,目光清明,首辅大人的威势自然不必多说,宋瑛只是信步闲庭地走了过来,这群恣意妄为的少年便各个歇了浮躁的心思。

他看着眼前装作鹌鹑的学子们,倒也没有直接斥责,而是从徐湛的手里拿过了那张宣纸。

“悄藏心事待春融……”宋瑛略微意外地瞥了徐湛一眼,“晏之如今甚有长进。”

沈景行顿时轻嗤一声,连忙反驳:“大人高看他,此等佳作乃是出自疏棠居士之手!”

疏棠居士?

宋瑛略微垂了下眉眼,他自然听过当年凭借《咏春赋》成名京都的疏棠居士,徐青君。

他的书房里现在还挂着此篇名句。

“逝水难回,徒怅惘而何益;落花不返,空凝眸而奚添。”

宋瑛心下百转千回,面上却不露声色:“不知疏棠居士现如今可好?曾听陈学究谈及,是位胸中自有丘壑之人。”

听到就连这位百年难遇的首辅大人,都对姐姐青睐有加,徐湛脸上弥漫着浓浓的喜色,忙回答道:“劳大人惦念,甚好甚好,姐姐目前已经迁移户籍,回府休养了。”

沈景行脸上的笑容更盛:“疏棠居士之名早就该响彻我神武朝,如今脱离囹圄,真是可喜可贺!”

徐湛抽了抽嘴角,这沈二郎的嘴巴真毒,他姐姐嫁了人,怎么就是囹圄了……

不过,想到那荣王府里的人,他又确实没法反驳什么,更不欲在大庭广众之下谈论自家姐姐的婚事,于是闭口不言。

宋瑛也没有再问,他也听说了荣王世子的一些所作所为。

朱子安……

其妻贤淑,他却弃之如敝履,叫他多吃些苦头也是应当的。

他略微皱了皱眉头,想到手里有几份荣王世子失职之罪的奏疏,现如今也不必斟酌了,直接呈到圣上案头罢了。

思及于此,他也不过多停留,目光扫寻一圈,众人就连大气都不敢喘。

“你们皆为我朝学子,当以读书为要,潜心向学方是。”

众人闻言忙齐声应是:“多谢首辅大人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