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周奶奶,您认识苏晚?”陈默凑近问道。

周淑琴缓慢地点点头,用颤抖的手抓住陈默的胳膊:“我和她是同学……当年她发现了校长的秘密,就被……被带走了。”

“什么秘密?”

“钟楼底下……有东西……校长和几个老师,总在半夜去钟楼……”周淑琴的声音越来越低,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护士赶紧过来制止了谈话。

陈默离开养老院,立刻去镇小学找张启山。张启山是镇上唯一经历过民国时期的老人,对当年的事或许更清楚。

“苏晚当年是学校里最聪明的学生,喜欢研究钟楼的历史。”张启山坐在办公室里,翻出一本旧相册,“有一天她告诉我,她在钟楼的地基里发现了一个密室,里面放着一个木盒,盒子里有一份文件,好像和当年的‘青川镇粮荒’有关。”

“粮荒?”陈默疑惑地问。

“民国三十五年,青川镇闹粮荒,饿死了很多人。”张启山叹了口气,“当时的校长李柏舟,联合镇上的几个乡绅,私藏了朝廷拨下来的赈灾粮,高价卖给镇民,赚了一大笔黑心钱。苏晚发现的文件,可能就是他们私藏粮食的证据。”

陈默突然想起信纸上的“钟楼的秘密”,难道指的就是这件事?可林秀为什么会牵扯进来?她和苏晚又有什么关系?

他回到裁缝铺,仔细搜查每一个角落。在铺子后院的杂物间里,他发现了一个上锁的木箱。撬开木箱后,里面放着一叠旧书信,还有一本日记。日记的主人是林秀的母亲,里面记录着民国三十六年的事:“晚晚是个好姑娘,她把证据交给我,让我藏好,说等风声过了就来拿。可她再也没来……李校长的人找过我,我只能带着刚出生的秀秀逃走……”

原来,林秀是苏晚当年托付证据的人的女儿!陈默激动地翻着书信,其中一封是苏晚写给林秀母亲的,信里提到:“证据藏在钟楼的铜钟里,只有用七枚‘光绪元宝’铜钱摆出‘引魂阵’,才能打开铜钟的机关。切记,不能让李家人找到……”

陈默立刻赶回钟楼,再次爬上钟室。他仔细观察铜钟,发现钟壁上有七个不起眼的小孔,正好能放进铜钱。他掏出之前捡到的铜钱,按照裁缝铺里的弧形,将铜钱一一嵌入小孔。

当第七枚铜钱放进去的瞬间,铜钟突然发出一阵低沉的嗡鸣,钟壁缓缓打开,露出一个暗格。暗格里放着一个木盒,打开木盒,里面是一份泛黄的账本,上面详细记录了李柏舟私藏赈灾粮、倒卖粮食的证据,还有一张名单,写着参与此事的人的名字。

名单的最后,有一个熟悉的名字——张启山。

陈默心里一凉,他刚想把账本收起来,身后突然传来脚步声。他转身一看,张启山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根木棍,眼神冰冷:“陈警官,不该碰的东西,就别碰。”

3.谁是真正的凶手

“张校长,你为什么要隐瞒当年的事?”陈默握紧腰间的手铐,警惕地看着张启山。

张启山放下木棍,叹了口气:“我当年只是学校的杂役,被迫帮李柏舟记账,没有参与私藏粮食。苏晚失踪后,我害怕被牵连,就一直不敢说。”他走到陈默身边,指着账本上的一个名字,“你看这个李建业,他是李柏舟的儿子,现在是镇上最大的企业家,林秀失踪前,一直在帮他做旗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