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知道,此刻的善念,正像一颗种子,在她的生命里悄然生根。
第二章 祸不单行
秋去冬来,青石镇落了第一场雪。阿禾家的日子愈发艰难,父亲的药不能停,家里的米缸见了底。阿禾白天替人缝补,晚上就着油灯做些针线活,常常熬到深夜。
这天夜里,阿禾正缝着一件棉袄,忽然闻到一股焦糊味。她抬头一看,只见灶房的方向冒出黑烟,火光一闪一闪的。“不好,失火了!”
她惊叫着冲出屋,只见灶房已经燃起了火苗,火舌正往正屋蔓延。父亲拄着拐杖想冲过去,被阿禾死死拉住:“爹,危险!”
邻居们听到动静,纷纷提着水桶赶来帮忙。好不容易,火被扑灭了,可灶房已经烧得不成样子,正屋也熏得漆黑,家里本就不多的东西,又烧了大半。
父亲看着烧毁的家,急火攻心,“哇”地吐出一口血,又昏了过去。
阿禾抱着父亲,眼泪止不住地流。娘瘫坐在地上,喃喃自语:“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来福在一旁焦躁地转圈,时不时用头蹭蹭阿禾的腿,像是在安慰她。
父亲再次醒来,身体更虚了。王郎中来看过,摇着头说:“得好生静养,再不能受刺激了,最好能买点好药补补。”可家里连买米的钱都没有,哪来的钱买好药?
阿禾把自己攒下的那点碎银子拿出来,又去当铺当了母亲唯一的一支银钗,才勉强凑够了抓药的钱。可这点钱,也撑不了多久。
夜里,阿禾躺在床上,辗转难眠。她想起老妇人说的“好人有好报”,可为什么自己家做了那么多好事,却落得这般境地?她忍不住偷偷抹眼泪,来福趴在她床边,轻轻舔着她的手。
第二天一早,阿禾红肿着眼睛起来,强打精神去河边洗衣。刚走到桥头,就看到一群人围着看告示。她挤进去一看,原来是镇上的张大户家要招个丫鬟,管吃管住,每月还有月钱。
阿禾心里一动。张大户是青石镇的首富,家里规矩多,听说不好伺候,但这是眼下唯一能挣钱的门路了。她咬了咬牙,决定去试试。
张大户家的管家打量了阿禾一番,见她干净利落,又听说她家里困难,便点头同意了:“进了府,就得守规矩,做错事可饶不了你。”
阿禾连连点头:“我一定好好干。”
临走前,阿禾去看了老妇人,把自己仅剩的几个铜板留给了她:“婆婆,我去张大户家干活了,不能常来看您了,您自己多保重。”
老妇人拉着她的手,眼里满是不舍:“好孩子,到了那儿,凡事小心。记住,善有善报,不会错的。”
阿禾又回家嘱咐了娘几句,让她好生照看父亲和来福,才跟着管家进了张府。
第三章 府中风波
张府果然气派,朱漆大门,高门槛,院子里亭台楼阁,假山流水,看得阿禾眼花缭乱。她被分到了后厨,跟着李妈学做事。
李妈是个五十多岁的妇人,脸上没什么表情,对阿禾格外严厉。“在这儿干活,手脚要麻利,眼要尖,不该问的别问,不该看的别看。”李妈一边擦着桌子,一边教训道,“尤其是夫人和小姐,脾气不好,伺候的时候更要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