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太后沉默良久,最终点头:“就按皇后说的办。” 年秋月被拖下去时,死死瞪着宜修,眼中满是怨毒,宜修却连眼皮都未曾抬一下 —— 这不过是她复仇路上的第一个垫脚石,不值一提。

解决了年秋月和齐妃,宜修并未放松警惕。她知道,太后虽暂时妥协,却绝不会善罢甘休,而甄嬛虽在甘露寺,却仍是雍正心中的牵挂,若有朝一日回宫,必是她最大的威胁。

数月后,雍正选秀,意在充实后宫。宜修深知,这是她安插心腹、巩固后权的好机会。她暗中筛选秀女,最终选中了两位女子:一位是她的远房侄女乌拉那拉・景仁,性情温婉,易于掌控;另一位是大理寺卿之女沈眉庄的远亲沈玉瑶,聪慧机敏,且与甄嬛无甚交情。

选秀当日,宜修在雍正面前极力举荐两人。景仁因出身乌拉那拉氏,又性情柔顺,深得雍正喜爱,被封为贵人;沈玉瑶则因才情出众,被封为常在。两人入宫后,宜修悉心教导,将她们培养成自己的得力助手,景仁负责监视太后的动向,沈玉瑶则暗中收集后宫其他嫔妃的把柄。

太后见宜修势力日益壮大,心中不安,便想扶持新入宫的祺贵人。祺贵人出身将门,性子张扬,且对甄嬛心怀不满,太后认为她是牵制宜修的最佳人选。祺贵人仗着太后的支持,在后宫横行霸道,不仅顶撞景仁和沈玉瑶,还多次在雍正面前诋毁宜修,说她苛待嫔妃、独揽后宫大权。

宜修得知后,并未直接与祺贵人冲突,而是暗中观察。她发现祺贵人虽张扬,却头脑简单,极易被利用。一次,雍正驾临景仁宫,祺贵人竟不请自来,还带着一壶毒酒,谎称是宜修赏赐给她的,意图栽赃宜修谋害嫔妃。

宜修早有准备,在雍正面前,她先是假意惊慌,而后冷静地指出毒酒的破绽:“皇上,这壶酒的封口是祺贵人宫里的样式,且酒中所下的毒,是西域特产的‘牵机引’,只有祺贵人的父亲从西域带回过此毒。儿臣若想谋害祺贵人,怎会用如此明显的手段?”

雍正派人查证,果然如宜修所说,毒酒是祺贵人自己准备的,意图嫁祸皇后。雍正震怒,当即下令将祺贵人打入冷宫。太后得知后,气得卧病在床,再也无力与宜修抗衡。

解决了后宫的内患,宜修开始将目光投向朝堂。她知道,后宫的权力与朝堂的势力息息相关,只有掌控了朝堂,才能真正高枕无忧。她暗中联络与年羹尧有仇的大臣,收集雍正的弟弟允礼的把柄 —— 允礼与甄嬛在甘露寺往来密切,雍正虽不知情,却一直对允礼心存忌惮。

宜修将允礼与甄嬛的往来书信交给雍正,信中虽无暧昧之语,却也足以让雍正心生怀疑。雍正本就多疑,加上宜修在一旁旁敲侧击,说允礼意图借甄嬛之名拉拢人心、图谋不轨,雍正对允礼的猜忌更深,渐渐疏远了他,还削了他的部分兵权。

与此同时,宜修还暗中扶持景仁的父亲,让他在朝堂上崭露头角,成为自己在朝堂上的助力。景仁的父亲也不负所望,多次在关键时刻为宜修说话,帮助她化解了不少朝堂上的危机。

随着权力的日益巩固,宜修在后宫的地位越来越稳固,雍正对她也愈发信任,凡事都与她商议。后宫嫔妃见她势不可挡,纷纷俯首帖耳,再也无人敢与她作对。太后病重,躺在寿康宫,看着宜修掌控后宫、权势滔天,却无力回天,最终在悔恨中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