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我从工具包掏出滤纸和酒精,蘸取少量粉末溶解,滤纸立刻变成淡红色 —— 酸泡做旧的铁证。我把证据塞进笔记本,又掏出相机拍下玉琮的能量纹路,心里有了主意:启动会上,我要让张启明的 “权威” 彻底碎掉。

2 启动会风波

启动会设在 M12 坑旁的帆布台,张启明正举着洛阳铲演示取样:“各位请看,这层黄土距今五千年,属于良渚晚期文化层,下方无核心遗迹,所以本次发掘重点在……”

“张教授,您的地层判断有误。” 我抱着采样箱走上台,把三块土壤样本放在托盘里,“这是我今早从 M12 坑不同深度取的样,上层 1.2 米是晚期黄土,中层 2.5 米是中期黑土,还夹杂着碳化稻壳,下层 3.8 米有玉琮残片 —— 根据陶片类型学比对,这层应该是良渚早期核心区。”

台下传来窃窃私语,张启明的脸僵了:“林峰,你不过是个技术员,懂什么地层学?这些样本可能是后期扰动……”

“是不是扰动,碳十四数据能说明问题。” 我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昨晚加急做的检测报告,“中层黑土的碳十四年代是公元前 3300 年,比您说的‘晚期’早了 500 年,下层残片的玉料成分和良渚反山墓地的玉琮一致,您还要说这是扰动吗?”

张启明的手指攥紧洛阳铲,指节发白:“你…… 你伪造数据!”

“我没有伪造。” 我从采样箱里拿出洛阳铲,按考古规范的 45 度角下铲,三铲下去,带出的土样里果然有碳化稻壳,“您看,这就是中层黑土的原生层,没有扰动痕迹。而且我还发现,库房里的两件玉琮是仿品,底部有酸泡做旧的痕迹,刚才我已经做了酒精检测,证据在这。”

我举起变红的滤纸,台下瞬间炸开了锅。张启明想抢滤纸,我侧身躲开,正好撞翻他手里的仿品玉琮 —— 玉琮摔在地上,底部的裂痕里露出了现代胶水的痕迹。

“张教授,您不是说这是‘完整出土的真品’吗?” 我捡起玉琮,对着阳光照,“真品的玉料密度高,不会这么容易摔裂,而且里面不会有胶水。”

张启明彻底慌了,想往台下跑,却被赶来的文物安全局工作人员拦住。我看着他被带走的背影,摸了摸兜里的墨玉璧 —— 刚才混乱中,玉璧突然发烫,眼前闪过一幅画面:张启明和黑夹克在遗址外围密会,手里拿着青铜罗盘,指针对着 M12 坑的方向。

“峰哥,你太牛了!” 小胖跑过来,递过一瓶水,“刚才张教授的脸,比出土的黑陶还黑!”

我接过水,却没心思笑 —— 神瞳的画面里,青铜罗盘的纹路和墨玉璧的神徽很像,张启明要找的,可能不只是玉琮。我抬头望向遗址深处,那里的土层里,似乎有更多青色能量线在流动,像一张等待被唤醒的网。

3 炁脉之谜

当天下午,我在 M12 坑的核心区清理出一件玉冠 —— 冠上的神徽和墨玉璧的纹路完全吻合,戴在头上时,太阳穴的灼热感更明显了,周围的能量线看得更清晰,连远处帐篷的金属架都泛着微弱的银光。

“这玉冠…… 是良渚的巫祝用品吧?” 小胖凑过来,眼睛瞪得溜圆,“峰哥,你戴上它像个祭司!”

我没接话,注意力在能量线上 —— 它们顺着土层往西北方向延伸,终点似乎是遗址外围的祭祀坑。我刚想跟小胖说,手机突然收到一条陌生短信:“别多管闲事,下一个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