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修改简历,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刷招聘软件。
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邮箱,却总是失望地关掉。
“抱歉,您的条件与岗位要求不符。”
“感谢您的申请,目前我们已找到合适人选。”
每一封拒信都像一盆冷水,从头顶浇到脚底。
我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真的落后太多了。空窗期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简历的第一行,让人望而却步。
有一天妈妈突然试探的问我,“要不要去深圳那边看看?大城市机会也多,你对那边也熟悉。”
我没有说话,其实心里是有一点抗拒的,毕竟在那里曾有过一段不好的经历。
“反正你妹妹在那边,你们要是在一起妈妈还放心些,况且去到那边也不用重新找房子,你表哥也在那边,可以帮你一起看看。”
这一刻妈妈是真的在为我考虑,于是我同意了。
临行前妈妈拿了三万块钱给我,“这几年虽然住在家里,但是零零散散你也花了不少,既然要去外面,那就照顾好自己。”
我没有拒绝,其实妈妈心里也明白,她给我的我向来都是正向反馈的。
大到家里的家具电器,小到一套睡衣甚至是垃圾袋也是她告诉我,我直接买回去。
深圳的夜和家里不同,灯火通明,却照不进我的心里。
妹休息的时候,我们会一起打游戏,她也会在下班的路上看到有趣的东西带回来给我。
可这些零星的温暖,在日复一日的生活摩擦中,被消磨得所剩无几。
白天她去上班,我收拾房间、投简历、面试,偶尔去商场蹭空调,或一个人走到海边发呆。晚上我会做好饭菜等她回来,饭后默默收拾碗筷。
我以为这些小事能让她感受到我在努力,可换来的却是她越来越多的不耐烦。
不是大吵大闹,而是那种细微的不对劲。
装传感器的时候,我只是想询问房东屋子里面能不能不装,免得到时候又乱响。
房东还没有回答,妹妹就在一旁说道,“你在想什么呢?他怎么可能会同意。”
那种理所当然的态度让我感觉很不舒服。
有一次晚上在公交上有人和她搭讪,我只是告诉她,不要跟陌生人说那么多。
她也是不以为意,还很不耐烦的冲我吼,“说几句又没什么。”
再到家具摆放的小事,本来屋子里地方就小,可只要我提议,她就会用那种讨厌的语气说,“当然不可以啦!到时候挡路怎样……”
每一次,我都告诉自己不要在意,可那些细微的否定,像尘埃一样,悄无声息地落在我心里,越积越厚。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变得更加憔悴,甚至会自我怀疑,是不是因为我没有做好,所以她才会那样。
5 生日冷语
直到再一次面试被拒的时候,压在心底的那根弦彻底断了,我开始崩溃大哭,说不清楚那种感觉,但是我心里还是想要有人能懂我理解我,哪怕只有一个拥抱。
妹妹回家后看到我的样子第一句竟然是,“你不做饭怎么不和我说一声,早知道我就叫外卖了。”
说完就去了客厅,直到睡觉的时候才进来。
干巴巴的问了我一句怎么了,也许本来也没想着听我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