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为了维持这种完美,她不得不更频繁地使用能力。

代价随之而来。

一天早晨醒来,她看着床头柜上她和母亲唯一的一张合影,突然感到一阵茫然。照片上的女人对她笑着,她却怎么也想不起母亲怀抱的温度,甚至母亲最喜欢唱的那首摇篮曲的旋律,也只剩下几个破碎的音符。

一段关于“母爱”的情感记忆,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应对陈昊母亲时所需的、程式化的“乖巧温顺”。

另一次,陈昊带她去见一个极其难缠的日本客户。对方对细节苛刻到变态,且极其重视“沉默的默契”和“氛围的感知”。美月感知到这种需求,全力调整自己,变得极其敏感、内敛,每一个眼神和动作都符合对方的期待。

会谈异常成功。陈昊对她赞不绝口。

但当晚,美月发现自己做噩梦了。梦中一片空白,只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失去了重要东西的恐慌感。醒来后,她发现她童年时关于祖母家后院那棵老槐树的记忆——包括夏天的蝉鸣、树下的秋千、泥土的芬芳——全部变成了灰白的静帧画面,失去了所有鲜活的情感色彩。

能力在吞噬她更核心的记忆和情感。

她害怕了。她想停下来。

但就在这时,在一个艺术展的开幕酒会上,她遇到了李老师。

李老师是知名的艺术策展人,风度翩翩,充满成熟男人的魅力。他的目光穿过人群,落在美月身上,带着一种纯粹的、对“美”的欣赏,但更深处,美月感知到一种更复杂的欲望——他渴望灵感,渴望一个能打破他目前创作瓶颈的缪斯,一个充满灵气、神秘感、甚至带点忧伤的复杂综合体。

这种欲望,与陈昊那种充满控制欲的、物化的渴望截然不同,像一股清流,吸引了几乎快要窒息的美月。

鬼使神差地,在李老师过来搭讪时,美月 subtly 地调整了自己。眼神增添了一丝朦胧和忧郁,语气带上了些许飘忽和诗意,谈论艺术时,下意识地投其所好,展现出一种与迎合陈昊时截然不同的、充满灵性的知性美。

李老师瞬间被吸引了,眼中迸发出发现宝藏般的光芒。

美月享受着这种被当作“缪斯”而非“配饰”的感觉。这感觉太好了,让她暂时忘记了代价。

她没有注意到,在她悄然改变自己以吸引李老师时,不远处,陈昊正冷冷地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怀疑和阴霾。

3 旧书店的凝视

周旋于陈昊和李老师之间,美月感觉自己像一个走钢丝的人。她在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间切换,消耗越来越大。

在陈昊面前,她是干练、忠诚、省心的完美女友。 在李老师面前,她是灵气四溢、带着淡淡忧伤、能激发创作灵感的缪斯。

每一次切换,都伴随着记忆的碎片化和情感的进一步剥离。她有时甚至会突然愣住,忘记自己刚才想说什么,或者对某些过去本该有强烈反应的事物变得异常冷漠。

她需要找一个地方喘口气,一个不需要扮演任何人的地方。

她拐进了一条熟悉的、嘈杂城市里罕见的安静小巷。巷子深处有一家小小的独立书店,叫“回响书店”。店主是个叫阿乐的年轻人,看起来平平无奇,总是安静地坐在柜台后看书,或者打理他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