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李老师皱眉:

“你那叫消费主义驱动下的盲目流动,耗时耗财,性价比极低。所谓的体验,除了手机里一堆照片和疲劳感,还能剩下什么实质性的沉淀?”

范老师反击:

“实质性的沉淀?你的研究报告锁在柜子里就是沉淀了?我的体验沉淀在我心里,变成我的一部分,怎么就不实质了?你那是冰冷的数字和逻辑,我这是有温度的感受和记忆!”

“感受和记忆缺乏可衡量标准……”

“生命本身就不是用来衡量的!”

我看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道理越来越深奥,从哲学聊到经济学,又从社会学聊到人类学。

表面上,我努力维持着恭敬和理解的表情,时不时点头,“嗯嗯,李老师说得也有道理”,“是是,范老师这个想法也很浪漫”,像个合格的倾听者,试图在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里找到平衡点。

但我的内心,却是一个巨大的、疯狂滚动的弹幕库:

【内心OS】

???就为这???

不是…这有什么好吵的啊?一个去搞项目,一个去旅游,轮流来不行吗?钱AA制啊!

救命…这就是高级知识分子的烦恼吗?我的烦恼只是下个月房租在哪…

所以归根结底是…一个想继续卷,一个想躺平?但您二位都已经退休了啊喂!

宏观来看这确实是理念之争…但微观来看…这真的值得离婚吗?!

懂了,但又没完全懂。我只知道我的便宜房租快要风雨飘摇了。

说好的老年生活是带孙子和跳广场舞呢?怎么画风变得这么哲学?

“所以说,小林,你明白了吗?”范老师终于做了总结陈词,期待地看着我。

李老师也投来询问的目光,似乎希望我这个“年轻人”能做出更“理性”的判断。

我深吸一口气,脸上挤出一个无比诚恳、又略带沉重的表情,郑重地点了点头:

“嗯,李老师,范老师,我明白了。确实……这是人生价值观的根本性差异,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停顿了一下,用尽了毕生的演技,语气充满了理解的叹息:

“只能说……真的挺可惜的。”

完美。既表达了对他们选择的“尊重”,又看似中立地惋惜了这段关系,还巧妙地回避了站队。

两位老师似乎对我的“深度理解”感到些许欣慰,又或许是因为终于向人倾吐了积压的情绪,脸色都缓和了不少。

当他们缓和了,我的内心却更加波涛汹涌。

就因为一个想继续搞事业,一个想出去玩? 这神仙打架,最后遭殃的怎么是我这个小鬼啊!

3 好消息,我不用搬家了

我清了清嗓子:“明白了,我会尽快找新房子……搬出去……”

“不许搬!”两人几乎同时开口,语气是前所未有的一致?

“小林你别怕!”范老师抢先一步,语气斩钉截铁,“房子的事你放心!我们商量好了,这房子不管最后怎么判,绝对不动!你安心住着,谁也不能赶你走!”

李老师在一旁用力点头,镜片后的目光里甚至带着一丝像是“保障民生基础设施”般的郑重:“这一点你可以完全放心。房屋的居住权稳定性是我们的首要共识。离婚是个人关系的解除,不应对你的租赁权益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