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林晚凑过去,仔细看了看:“爷爷,我觉得可以试试用‘退晕法’,在亮线里掺一点米白色的丝线,织出来的颜色会更柔和,也更有层次感。”

沈老爷子愣了一下,随即眼睛一亮:“你还懂‘退晕法’?这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技法,现在没几个年轻人知道。”

林晚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在英国读书时,看过一本关于中国古代织绣的古籍,里面提到过这种技法。”

那天下午,林晚和沈老爷子聊了很久,从缂丝的历史渊源到不同朝代的技艺特点,沈老爷子越聊越高兴,拉着林晚的手说:“知言这孩子,手艺好,但有时候太固执,不懂变通。你有新思路,正好帮他开阔开阔眼界。”

沈知言站在一旁,看着林晚和父亲相谈甚欢的样子,心里泛起阵阵暖意。以前,他总觉得缂丝传承之路孤独又艰难,可自从林晚出现后,这条路上多了许多色彩。

有一次,林晚提出想尝试将西方油画的色彩运用到缂丝中。沈知言起初有些犹豫:“缂丝讲究的是‘通经断纬’,而油画的色彩层次丰富,很难用丝线完全呈现。”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林晚拿出自己画的一幅《向日葵》油画,“你看,向日葵的花瓣可以用渐变的黄色丝线,花盘用深棕色和黑色的丝线交错,说不定能织出油画的质感。”

沈知言看着画纸上明艳的向日葵,又看了看林晚眼中闪烁的光芒,最终点了点头:“好,我们试试。”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两人几乎每天都泡在店里。林晚负责调配色彩,根据油画的明暗关系,列出详细的色线清单;沈知言负责将这些色彩转化为缂丝技艺,不断调整织法。刚开始时,织出来的向日葵总是显得生硬,要么色彩过于艳丽,要么层次不够分明。

有一天晚上,两人忙到深夜,看着织机上不成形的作品,林晚有些沮丧:“是不是我的想法太不切实际了?”

沈知言递给她一杯热牛奶,坐在她身边:“别灰心,刚开始尝试新东西都这样。你看,这部分花瓣的渐变就很好,只是花盘的纹理还需要调整。我们可以用‘盘金’的技法,在深棕色丝线里掺一点金线,这样花盘会更有立体感。”

他拿起梭子,在织机上演示起来。灯光下,他的手指灵活地穿梭在经线之间。林晚看着他专注的样子,心里涌起一股冲动,她伸出手,轻轻握住了沈知言的手。

沈知言的动作顿住了,他转过头,对上林晚的眼睛。

她的眼眸里映着灯光,温暖而明亮。那一刻,店里只剩下织机轻微的声响和两人急促的心跳声。沈知言反握住林晚的手,指尖传来的温度,让两人的心都有了变化。

就在两人沉浸在爱情与创作的喜悦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悄然降临。

一天早上,沈知言接到一个电话,是之前订了一批缂丝屏风的客户打来的,对方以 “作品不符合预期” 为由,要求取消订单并赔偿违约金。沈知言赶到客户公司,看到屏风时愣住了,屏风上的图案确实有几处明显的瑕疵,可他明明在交货前仔细检查过,当时并没有这些问题。

他试图和客户沟通,可对方态度强硬,坚持要他赔偿。

回到店里,沈知言反复检查屏风,终于发现问题所在:部分丝线的质量有问题,在潮湿的环境下出现了褪色和断裂。这批丝线是他上个月从一家新合作的供应商那里进的,当时对方承诺丝线质量绝对有保障,没想到竟出了这样的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