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现实很快给了我一个响亮的耳光。
第一页就是各种公式和概念,什么"质点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看得我头晕眼花。我努力看了十分钟,就觉得眼皮沉重。
"算了,明天再学吧。"我安慰自己,"万事开头难嘛。"
第二天,我又拿起书,结果还是看不下去。第三天、第四天...一个星期过去了,那堆书基本没动过。
小雯嘲笑我:"我就说嘛,三分钟热度。"
我心虚地看着那些书,确实有点想放弃。可是一想到江时明那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我又不甘心。
正在纠结的时候,无意中刷到一个物理科普视频,博主用非常有趣的方式解释物理概念。比如把牛顿第一定律比作"单身的人会一直单身下去,除非有外力介入"。
我忽然觉得,也许可以从这种轻松的方式开始!
学渣的逆袭之路
接下来的日子,我彻底变了个人。
白天上完新闻专业课,晚上就泡在图书馆学物理。从最基础的牛顿力学开始,一点点啃那些公式。
说不困难是假的。刚开始的时候,我连最简单的受力分析都要画半天图,更别说那些复杂的公式推导了。好几次我都想放弃,但一想到江时明那句"文科生玩不了物理",我就咬牙坚持下去。
小雯看着我每天熬夜学习的样子,担心地说:"清浅,你这样下去会猝死的。"
"放心,我身体好着呢。"我头也不抬地继续做题。
为了理解物理概念,我想了各种办法。比如学习圆周运动的时候,我就拿着一根绳子绑着橡皮在宿舍里转圈,把室友们都吓坏了。学习电磁感应的时候,我把所有能找到的磁铁都收集起来做实验。
"苏清浅,你确定你没疯?"隔壁宿舍的女生看着我桌上的各种实验道具,一脸恐惧。
"没疯,只是在学习。"我淡定地回答,继续摆弄着手里的小磁铁。
一个月后,我已经把基础物理学了个七七八八。虽然还谈不上精通,但至少不会看到公式就头疼了。
这时候,学校又有一次物理学术论坛,江时明也会参加。我决定去试试水。
论坛在物理楼的会议厅举行,来的都是物理系的学生和老师。我一个新闻系的学生混在其中,显得格格不入。
江时明坐在前排,还是那副高冷的样子。他今天讲的是量子纠缠理论,我努力听着,发现竟然能理解一部分了!
"量子纠缠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江时明在台上侃侃而谈,"两个粒子一旦发生纠缠,无论相距多远,对其中一个粒子的测量都会瞬间影响另一个粒子的状态。"
听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在讨论环节,我鼓起勇气举手。
"那个...我有个问题。"
江时明看到是我,眉头微皱:"你不是新闻系的那个学生吗?"
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我感到脸发烫,但还是坚持说下去:"您刚才说的量子纠缠,我想问一下,如果这种纠缠关系是瞬时的,那岂不是违反了相对论中信息传播的速度限制?"
会场安静了几秒钟。我心想,完了,肯定问了个很白痴的问题。
没想到,坐在前排的一位老教授转头看着我,眼神中带着惊讶:"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江时明的表情有些尴尬,解释道:"这个...确实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悖论,目前学术界还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