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问题爱因斯坦早就提出过,"我接着说,"他称之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现在的主流观点是,量子纠缠确实存在瞬时关联,但不能传递信息,所以不违反相对论。"
这下全场都安静了。那位老教授站起来,走到我面前:"同学,你叫什么名字?"
"苏清浅。"
"你是哪个系的?"
"新闻系。"
老教授更惊讶了:"新闻系的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很不简单啊。你有兴趣转到物理系吗?"
我偷偷瞄了一眼江时明,他的脸色很难看。
"谢谢老师,我再考虑考虑。"我客气地回答。
会后,江时明拦住了我。
"你最近在学物理?"他的语气不太好。
"嗯,有一点。"我装作很轻松的样子。
"刚才那个问题你是提前准备的吧?"
我有点生气了:"你觉得文科生只能靠作弊?"
"我不是那个意思..."江时明似乎想解释什么。
"没关系,"我打断他,"反正在你眼里,文科生都是笨蛋对吧?"
说完我就走了,留下江时明站在那里。
走出物理楼,我的心情其实很复杂。一方面为自己的表现感到骄傲,另一方面又对江时明的态度感到失望。
小雯等在楼下,看到我出来就兴奋地跑过来:"怎么样?有没有让那个臭男人刮目相看?"
"算是吧。"我苦笑,"但是我开始怀疑,我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当然是为了证明你自己啊!"小雯理所当然地说,"而且我觉得你好像真的有物理天赋呢。"
回到宿舍,我躺在床上想了很久。说实话,这一个多月的学习,我确实发现了自己对物理的兴趣。那些看似冰冷的公式背后,蕴含着宇宙的奥秘,这种感觉很神奇。
也许,我应该继续学下去,不是为了江时明,而是为了我自己。
初露锋芒
自从那次学术论坛后,我在物理系小有名气了。李教授——就是那个夸我问题问得好的老教授——主动联系我,邀请我去他的实验室参观。
"苏同学,虽然你不是物理系的,但我看得出你对物理有真正的兴趣和天赋。"李教授很和蔼,"如果愿意,你可以旁听我们的研究生课程。"
我激动坏了。要知道,李教授在业内很有名气,能得到他的认可简直比中彩票还难。
"真的可以吗?我不会给您添麻烦吧?"
"当然不会。学术无界限,有兴趣的人都应该得到学习的机会。"
就这样,我开始了双重生活:白天上新闻专业课,晚上泡在物理系听研究生课程。
说累是真的累,但也是真的有趣。量子力学、相对论、粒子物理...这些以前听起来高深莫测的理论,现在在我眼中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李教授的研究方向是量子信息理论,正好和我之前自学的内容有交集。在一次讨论课上,我们在讨论量子计算的实现问题。
"目前量子计算面临的最大困难是量子退相干,"一个研究生师兄说,"环境干扰会破坏量子叠加态。"
"那如果我们从环境的角度来考虑呢?"我忽然有了一个想法,"既然无法完全消除环境干扰,能不能利用环境的量子特性来增强计算能力?"
李教授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
"我想,也许可以设计一种'环境辅助量子计算'的方案,"我越说越兴奋,"让环境不再是敌人,而是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