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七皇子赵弈一直在冷眼旁观。

此刻,他看着我这看似柔弱的请罪,实则漂亮的反击,眼中终于起了些变化。

他想起自己的生母,当年也是这样跪在冰冷的地上,承受着莫须有的指责,而他只能无力地站在一旁。

什么也做不到,最后看着母亲郁郁而终。

一丝不易察觉的同情和物伤其类的感慨在他心底闪过,旋即又化为对这份聪慧与胆识的清晰认同。

他再看向我时,那目光中少了几分疏离,多了些难以言喻的欣赏。

这场闹剧,终究在沈崇明的拼命磕头求情、赌咒发誓日后必定严加管束之下,以及我的“大方”劝解中暂时揭过。

我含着泪对皇妃姨母道:“姨母,今日毕竟是您访亲的好日子,若因清晏之事闹得不可开交,反倒是清晏的罪过了,父亲母亲已知错,还请姨母宽宏大量,饶过这次吧。”

沈崇明闻言,感激地看了我一眼,虽然那感激中更多的是窘迫。

林氏则依旧面色死灰,说不出话。

皇妃看着我这般“懂事”,心疼之余,对沈崇明夫妇的厌恶更深。

她冷哼一声:“罢了,今日看在清晏为你等求情的份上,本宫暂不追究,但此事,没完!”

她拉着我的手,语气缓和下来:“好孩子,委屈你了,且起来,坐到姨母身边来。”

7.

午宴设在花园的水榭中。

虽然经过装点,依旧掩盖不了萧条的景象。

席间的气氛十分压抑。

沈崇明和林氏强颜欢笑着,时不时试图找话奉承皇妃与皇子,却往往只得到不冷不热的回应,尴尬至极。

皇妃娘娘显然余怒未消,几乎将他们视若无物,只侧着身,有一搭没一搭地与我轻声说话。

询问我的日常起居、读过哪些书、可有什么难处,显得关怀备至。

这鲜明的对比,更衬得沈崇明夫妇坐立难安。

唯有沈明月,似乎完全未被先前那场风波影响。

她脸上依旧带着矜持的、自以为完美的微笑,还不时用目光瞥向主位上的七皇子赵弈,眼中闪烁着势在必得的光芒。

可惜,赵弈自始至终都未曾看她一眼。

要么垂眸敛目,要么目光淡淡扫过园景,仿佛眼前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酒过三巡,沈明月等到了她的机会。

她站起身,款款一拜。

“娘娘,殿下,明月不才,偶得一首小词,想为娘娘和殿下助兴。”

林氏的眼中燃起了希望。

这是她们母女翻盘的唯一机会。

只要沈明月的才华能惊艳全场,得到皇子青睐,之前那点不愉快,自然就能被掩盖过去。

皇妃不置可否地扬了扬眉。

沈明月笃定自己的词作在这个架空的时代里无人知晓,清了清嗓子,用蹩脚的播音腔开始吟诵: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首小令念罢,意境清新,辞藻绝妙,满座皆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