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夕阳慢慢落下,把工作室的地板染成暖黄色,苏晚的身影在电脑前忙碌着,手里的鼠标点击声和键盘敲击声,构成了这个傍晚最专注的旋律。她不知道,这次看似不顺利的初遇,会让她的生活,慢慢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
第二章 磨合:加班夜的热咖啡
一周后,苏晚带着修改后的方案,再次来到市一院。这次她做足了准备,不仅核对了所有消防规范和临床需求,还特意去护士站跟值班护士聊了一下午,记录下她们工作中的痛点,比如操作台的抽屉分类、治疗车的停放位置,甚至连护士站打印机的摆放角度,都考虑到了。
陈曦拿着方案看了半天,笑着说:“苏设计师,这次的方案比上次完善多了!尤其是护士站的操作台,你加了分层抽屉,还标了药品分类,太贴心了!”
就在这时,陆时衍推着治疗车从病房出来,刚结束一台手术,白大褂上还沾着一点碘伏的痕迹。他看到苏晚,脚步顿了一下:“方案改好了?”
“改好了,陆医生您看一下。”苏晚赶紧递上平板,指着护士站的设计图,“操作台高度调整到了八十厘米,符合人体工学;抽屉分了药品区、器械区和记录区,方便护士拿取;打印机放在操作台侧面,不占用书写空间。病房的陪护床换成了靠墙的翻板式,展开后承重能到两百斤,不影响通道;呼叫铃按钮加了夜光功能,还在床头加了紧急呼叫拉绳,方便卧床病人使用。”
陆时衍认真看着图纸,手指在屏幕上滑动,偶尔停下来问几个细节,比如翻板式陪护床的展开时间、呼叫铃的响应速度。苏晚都一一回答,她提前查过这些数据,应对得很从容。
“消防通道的宽度核算过了吗?”陆时衍最后问。
“核算过了,净宽一点二米,符合消防规范,输液架移到了病房角落,不占用通道。”苏晚打开CAD图纸,调出尺寸标注,“这里有详细的尺寸图,您可以看一下。”
陆时衍看了一会儿,点了点头:“可以,这个方案基本符合要求,剩下的细节我们再跟施工队对接。”他看了眼窗外,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住院部的灯陆续亮起,“现在快六点了,你要是不着急,一起吃个工作餐?顺便跟施工队负责人碰个面。”
苏晚愣了一下,她没想到陆时衍会主动邀请她吃工作餐。她看了眼手机,小林已经下班了,工作室也没急事,就点头答应:“好啊,麻烦陆医生了。”
医院食堂的晚餐很简单,两荤两素一汤,陆时衍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把筷子和勺子递给苏晚:“食堂的菜味道一般,将就吃。”
“挺好的,比我工作室的外卖健康。”苏晚笑着说,她最近经常加班,外卖都快吃腻了。
两人边吃边聊,话题从项目聊到工作日常。苏晚说工作室刚起步时,她一个人跑工地、谈客户,有次为了赶方案,在工作室熬了三天三夜;陆时衍也聊起当医生的辛苦,有次连续上了两台手术,下来后直接在休息室睡着了,醒来发现同事给她盖了件外套。
“其实我以前挺怕医生的。”苏晚喝了口汤,坦诚地说,“小时候发烧去医院,医生一拿听诊器,我就哭。现在接触多了,才发现你们也挺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