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陆时衍打断她,手指点在平板屏幕上的病房门口区域,“这里是消防通道,输液架移过来会占用疏散空间,不符合消防规范。还有陪护床,折叠款虽然省空间,但承重不够,家属要是体型偏胖,容易出安全问题。”
苏晚愣了一下,她做方案时确实查了消防规范,但没注意到门口区域的具体尺寸;陪护床的承重问题,她只考虑了折叠后的空间,没多想实际使用场景。她赶紧拿出笔,在草稿纸上记录:“那消防通道的宽度我们再核算,陪护床换成承重更强的款式,比如气压杆式的?”
“气压杆式的展开需要空间,病房面积只有十八平米,展开后会影响医护人员操作。”陆时衍又指出问题,语气没有刻意刁难,只是陈述事实,“苏设计师,住院部改造不是家装,好看是其次,安全、实用、符合临床操作逻辑,这三点必须放在第一位。比如护士站的操作台高度,要符合人体工学,护士长时间弯腰写记录会腰肌劳损;病房的呼叫铃按钮,要放在病人伸手就能碰到的位置,包括卧床的老人和小孩。”
他语速不快,却句句切中要害,苏晚越听越觉得羞愧——她之前做方案时,确实更侧重美观和空间利用,忽略了医疗场景的特殊性。她抬起头,正好对上陆时衍的目光,他眼底没有嘲讽,只有一种对工作的严谨认真,让她突然没了之前的抵触情绪。
“陆医生,您说得对,是我考虑不周。”苏晚诚恳地说,“我回去重新调整方案,重点核对消防规范和临床需求,下周再跟您对接,可以吗?”
陆时衍看了眼手表,还有十分钟要去手术室:“下周我值夜班,让陈护士长跟你对接细节,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再联系我。”他从白大褂口袋里拿出一张名片,递给苏晚,上面只有姓名、科室和联系电话,没有多余的信息,字迹和他的人一样,工整利落。
苏晚接过名片,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指腹,对方的手很凉,带着消毒水的味道,大概是刚洗过手。她赶紧收回手,把名片放进帆布包:“谢谢陆医生,我会尽快调整方案。”
陆时衍没再多说,转身往手术室方向走,白大褂的下摆随着他的脚步轻轻晃动,很快消失在走廊尽头。陈曦凑过来,笑着说:“苏设计师,别介意啊,陆医生就是这样,对工作特别较真,其实他人挺好的,上次有个病人家属没钱交医药费,他还悄悄垫付了。”
苏晚看着手里的名片,上面“陆时衍”三个字的笔画刚劲有力,她轻轻笑了笑:“我不介意,他说得对,是我考虑不周全。”
那天下午,苏晚回到工作室,立刻推翻了原来的方案,重新查消防规范、医疗空间设计标准,还特意找做过医院项目的朋友要了临床操作流程的资料。小林看着她把原来的效果图删掉,忍不住问:“晚晚,真要全部重改啊?那之前的功夫不就白费了?”
“不白费。”苏晚打开电脑,开始画新的草图,“陆医生说的对,医疗空间设计得好不好,关系到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病人的安全,不能马虎。咱们既然接了这个项目,就得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