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我们都笑了起来,气氛轻松了不少。但我注意到赵楠眼下的黑眼圈比平时更重。

“你最近是不是太累了?”我关切地问,“看起来睡眠不足。”

赵楠叹了口气:“实验数据收集不顺利,压力有点大。导师要求下周初就要初步结果。”

那晚之后,我偶尔会给赵楠带一杯热牛奶或帮助她整理数据。她起初拒绝,后来慢慢接受了这些小小的关心。

最大的冲突发生在一个周末的早晨,关于公共空间的使用问题。

李晓芸接到一个紧急项目,需要在客厅大面积铺开她的画作进行风干。但这天正好轮到苏晴想在客厅举办一个小型工作聚会。

“我已经提前一周预约了客厅空间,”苏晴不容置疑地说,“你的工作应该在自己房间完成。”

李晓芸很少与人争执,但这次异常坚持:“我的房间不够大,而且这个项目工期紧,客户要求周一前交付。颜料需要至少24小时才能干透。”

“那是你的问题,不应该影响大家的计划。”苏晴冷冷地说。

两人僵持不下,其他人都躲在房间里不敢介入。我原本也想回避,但看到李晓芸焦急的神情和苏晴坚决的态度,觉得需要做点什么。

我敲了苏晴的房门:“有时间聊一下吗?”

苏晴似乎预料到我的到来,让我进入房间。她的房间整洁得像是样板间,一切井井有条。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她先发制人,“但规则就是规则。我们之所以能和平共处,就是因为每个人都遵守约定。”

“我理解规则的重要性,”我谨慎地选择措辞,“但特殊情况是否可以考虑变通?晓芸很少提出要求,这次肯定是真的很紧急。”

苏晴沉默了一会儿,表情略有松动:“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我的聚会也很重要。”

我提出一个折中方案:“或许可以时间分段?白天让晓芸使用客厅风干画作,晚上你的聚会照常进行。我可以帮她加快风干过程,用吹风机低风速远距离吹拂,这样晚上应该就能收起来了。”

苏晴思考片刻,终于点头:“好吧,就按你说的办。但下不为例。”

我帮助李晓芸实施了风干方案,她的画作果然在傍晚前达到了可移动的状态。当晚苏晴的聚会顺利进行,而李晓芸的项目也按时完成。

事后,李晓芸特意向我道谢,还送了我一幅小画作作为礼物。画的是我在露台上发呆的背影,笔触细腻,情感丰富,让我惊讶于她观察之深入。

“其实我注意到你经常在露台上看远方,”她轻声说,“好像有很多心事。”

我苦笑一下:“程序员的生活不就是那样吗?有时候需要放空大脑,才能找到bug的解决方案。”

她笑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她如此开朗的笑容。

通过这些冲突的调解,我逐渐在公寓中扮演起“协调者”的角色。大家开始习惯在遇到矛盾时听取我的意见,而我也在过程中更加了解每个室友的个性和故事。

苏晴的强硬背后是对秩序和稳定的渴望,源于她童年时父母经常出差留下的孤独;赵楠的严格规则意识来自医学训练的严谨,但她内心渴望被关心;沈薇薇的张扬是对自卑的掩饰;李晓芸的沉默是因为她更善于用艺术而非语言表达;陈小雨的过度体贴源于她渴望被需要;林薇的调解习惯是因为她讨厌冲突,父母离异给她留下了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