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书店门口–日(拆迁前最后几天)
【书店门口堆放着打包好的箱子,但“拾光”的招牌依然挂着。老王正在门口整理最后几摞书。若禾快步走来,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剧本打印本。】
若禾(气喘吁吁):王爷爷!
老王(抬起头,看到若禾,露出慈祥的笑):丫头,你来了。
若禾(笑了):王爷爷,您看!
【若禾将剧本递给老王,封面上写着——《拾光》。】
老王(接过剧本,戴上老花镜,仔细看着封面,又看看若禾,眼中惊讶和欣慰):这是……你写的?
若禾(点头):嗯!就是以您的书店,以……我们的故事为灵感写的!剧本已经被导演看中了,马上就要开机了!
老王(缓缓翻开剧本,手指有些颤抖,拂过扉页,眼眶渐渐湿润):“拾光”……好名字,好名字……(抬头看着若禾)丫头,你出息了。
若禾:没有这家书店,没有您,就没有这个故事。王爷爷,这个故事能被看见,功劳有您一半。对了,书店拆迁后,您有什么打算吗?
老王(叹了口气,笑了):孩子们在郊区给我买了套房子,说让我去养老。我这一辈子,守着这些书,也守着你们这些孩子的故事,够了。
若禾(想了想,从包里拿出一个相框,相框里是她偷偷画的“拾光”的素描,旁边画着一只小小的狐狸。):王爷爷,这个送给您。不管搬到哪里,“拾光”都在我们心里。
老王(接过相框,仔细端详,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好,好……我收下了。谢谢你,丫头。
【即将逝去的“拾光”,温暖、祥和。】
剧本开机现场–远景–日
【镜头拉远,是《拾光》剧本开机仪式的现场,若禾作为编剧站在台上,台下闪光灯一片。她手中依然握着那枚画着小狐狸的书签。】
若禾(内心独白):故事,未完……只要我们还记得,那些美好的时光,那些温暖的人,“拾光”就永远不会消失。而我,会带着这份初心,继续写下去。
“拾光”永存:书店虽然物理上消失了,但它的精神通过故事、通过记忆永远留存。
拾光:回响
若禾(30岁左右,女):新晋知名编剧,《拾光》电视剧/电影编剧。
老王(近70岁,男):“拾光”书店店主,现居郊区养老。
小李(若禾助理,20多岁,女):机灵,崇拜若禾。
张女士(40多岁,女):《拾光》的热心观众。
场景:
1.若禾的工作室/家中
2.老王的新家(郊区,带小院子)
3.网络论坛/社交媒体(可通过屏幕画面呈现)
4.城市某个新开的社区书店。
若禾的工作室–夜
【《拾光》电视剧/电影正在热播,引发全民追剧热潮。若禾的工作室里,手机、平板电脑、电脑屏幕上,全是关于《拾光》的讨论和好评。】
小李(激动地拿着平板跑进来):姐!爆了!《拾光》大结局收视率破3了!网络上全是好评!你看这个热搜:#拾光教会我们的事#,还有这个#最想回到的旧时光#,全是因为您的剧带起来的!
若禾(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留言,眼眶有些湿润,她拿起桌上那枚金属复刻的小狐狸书签):我只是……讲了一个我记得的故事。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有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