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在家族群里宣布,以后红白喜事礼金按亲疏算。
我当场点赞,并默默翻开我的账本。
三个月后,他孙子满月,我没去。
大伯电话打来,语气充满指责:“你怎么回事?”
我平静地翻开账本:“按你定下的规矩,你还欠我三百。”
电话那头瞬间死寂。
01
“叮咚——”
手机屏幕在静谧的午后亮起,家族群“林氏一家亲”弹出一条新消息。
我划开屏幕,一条长达五十秒的语音信息赫然躺在聊天框里,发送人是大伯林建国。
我点了播放,他那惯有的、带着几分不容置喙的“大家长”派头的声音,从听筒里传了出来。
“咳咳,家里各位都在吧?我说个事啊。最近大家日子都不容易,为了减轻各位的负担,我提个议。从今天起,咱们家里的红白喜事,礼金就按亲疏远近来算。关系亲的,多走动走动;关系远的,意思意思就行了。别搞得人情比债还重,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语音结束,群里静默了三秒。
紧接着,大伯的儿子,我表哥林伟,第一个跳出来附和:“爸说得对!早就该这样了!支持!”
大伯的几个牌搭子远亲也立刻跟上,一时间“大伯英明”、“说得太对了”、“早就该立个规矩了”的彩虹屁刷满了屏幕。
我看着手机屏幕上滚动的消息,胃里一阵翻涌。
减轻大家负担?
真是说得比唱得还好听。
谁不知道他林建国一家,未来几年喜事连连。
表哥林伟刚买了新房,乔迁宴在即;他老婆又怀了二胎,眼看着又是一笔满月礼金要收。
而其他亲戚家,大多是老人,能有什么喜事?
他这“新规”,不过是为自己将来“只进不出”铺路罢了。
算盘珠子都快崩到我脸上了。
群里,除了那几个马屁精,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沉默。
这种沉默,像一层稀薄的氧气,包裹着每个人的心照不宣。
我,林夕,这个在家族群里常年潜水、几乎从不发言的小透明,却在此刻,指尖轻轻一点,给大伯那条语音消息,点了一个硕大的、鲜红的赞。
这个赞,在满屏的附和中并不起眼,却让几个一直没出声的亲戚头像闪动了一下,似乎有些意外。
我点完赞,便将手机屏幕朝下,扣在了桌上。
窗外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将空气中的浮尘染成金色。
我起身,走到卧室,弯腰从床底最深处拖出一个上了锁的樟木箱。
箱子很旧了,表面的红漆斑驳脱落,露出底下暗沉的木色。
我用一把小巧的钥匙打开铜锁,“吱呀”一声,一股混合着樟脑丸和旧纸张的味道扑面而来。
箱子里没有金银细软,只有一本本厚厚的相册,和我妈留下的一些旧物。
在最底层,我小心翼翼地捧出了一本牛皮纸封面的厚本子。
封面上,是我爸用钢笔写的三个字——往来录。
这本账本,从我记事起就存在了。
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我们家与林家所有亲戚二十年来的每一笔人情往来。
小到谁家孩子升学送的一支钢笔,大到红白喜事上千元的礼金,每一笔,都标注着日期、事由、金额和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