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那个穿灰色毛衣的男人。他今天换了一身熨帖的衬衫和西裤,外面套着白大褂,显得更加挺拔专业。他站在灯光下,看着她,眼里含着温和的笑意,还有一丝显而易见的、对再次相遇的讶异和欣喜。
“苏工,看来我们很有缘。”他伸出手,笑容坦荡,“接下来要麻烦你了。”
苏晚极不情愿地和他握了手。他的手指干燥而温暖,带着医生特有的那种干净力道。
最初的几天,江辰确实恪尽职守。他带来的问题专业而深入,从“如何通过心音细微杂音提前预警特定心脏疾病”,到“不同情绪状态下心率变异性的音频表征差异”。苏晚不得不调动全部专业知识应对,两人之间的交流密集却纯粹,更像是一场高手过招般的学术切磋。
苏晚渐渐发现,江辰和她之前接触过的某些夸夸其谈的专家不同,他逻辑清晰,尊重数据,而且总能从临床角度提出一些让她耳目一新、甚至对算法优化颇有启发的建议。
她开始习惯他偶尔出现在她办公室的身影,习惯他温和的提问声,甚至习惯了他身上那股淡淡的、混合了消毒水和清爽皂角的干净气息。这气息不像香水那样具有侵略性,反而像一种稳定的背景音,让她莫名安心。
第3章:不经意的暖意
变化发生得悄无声息。
苏晚有严重的咖啡依赖症,桌边常备着喝剩的冷咖啡。有一次讨论间隙,江辰无意中看到,状似随意地说了一句:“苏工,咖啡过量容易引发窦性心动过速,对心率信号采集有干扰。而且,冷饮伤胃。”
第二天,他来的时候,手里多了一杯温热的牛奶,自然地放在她桌角。“顺路买的,提神不一定非要咖啡。”
苏晚看着那杯牛奶,愣了很久。她的人际交往简单得像条直线,从未有人在意过她是喝咖啡还是牛奶,是冷是热。
她低声道谢,没有碰那杯牛奶。但那天下午,她鬼使神差地没有续杯咖啡。
还有一次,她连续伏案工作三个多小时,颈椎僵硬得几乎抬不起头。江辰拿着份文件过来,却没有立刻讨论问题,而是用手指关节轻轻敲了敲她的显示屏边缘。
“苏工,根据人体工程学,持续低头超过四十分钟,颈椎承受的压力相当于挂了两个大西瓜。要不要试试抬头看看窗外?据说绿色植物对缓解视觉疲劳和焦虑情绪有奇效。”
苏晚下意识地顺着他的话看向窗外,公司楼下确实有一小片绿化带。虽然觉得他的比喻有点夸张,但她还是依言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子。窗外阳光正好,绿意盎然,她紧绷的神经似乎真的松弛了一点点。
她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他似乎是……在关心她?
这种关心不同于同事间的客套,它细致、具体,带着医生特有的那种不容置疑的专业口吻,却又巧妙地包裹在合作讨论的外衣之下,让她难以直接拒绝。
她感到一丝困惑和不知所措。就像一段平稳运行的程序突然接到了来源不明、意图不清的指令,她有些宕机。
第4章:断桥与雨夜
项目进展到关键阶段,需要处理一批极其复杂的心音数据,两人不得不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