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张天紫又学着缝补衣服。董永的褂子袖口破了个洞,她找了块碎布,想补起来。可她从没拿过凡间的针线,针脚缝得歪歪扭扭,还差点扎到手指。董永晚上回来,看到她坐在灯下,皱着眉捏着针线,指尖还沾着点血,忍不住笑了。
“我教你。”他坐在她身边,握着她的手,教她怎么穿针、怎么走线,“凡间的针线,要顺着布纹走,针脚别太密,不然穿着不舒服。”
他的手裹着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指尖传过来。张天紫的脸颊一下子红了,心跳得像揣了只兔子。她低着头,看着针线在布上慢慢游走,忽然觉得,这样的夜晚,比天庭里任何时候都热闹。
日子一天天过,茅草屋里的笑声越来越多。董永早上出门,张天紫会在门口给他递上草帽;董永晚上回来,张天紫会端上温热的饭菜——她学着做凡间的菜,虽然味道不算好,董永却吃得很香。
有一次,董永从镇上卖柴回来,给她带了一支木簪。簪子是普通的桃木做的,上面刻着简单的花纹,是他请镇上的木匠做的。“给你的。”他把簪子递过来,耳朵有点红,“看你总把头发散着,用这个绾起来,方便。”
张天紫接过簪子,指尖轻轻摸过上面的花纹。她抬起头,看着董永,忽然哭了——她不记得自己的过去,可此刻,她觉得自己好像找到了家。董永慌了,伸手想擦她的眼泪,又怕唐突了她,只能小声说:“你要是不喜欢,我再……”
“我喜欢。”张天紫打断他,把簪子插在头发上,笑着说,“比天庭的金簪还好看。”
董永愣住了——天庭?他没问,只觉得这姑娘的笑容,比门口的油菜花还亮。
村里的王大娘是第一个看出端倪的。她常来给张天紫送些针线,见董永待她细心,张天紫也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便拉着董永说:“永小子,你看紫姑娘多好,又勤快又心善,你们俩也老大不小了,不如成个家?”
董永的脸一下子红了,挠着头说:“大娘,紫姑娘还没找到家人……”
“找什么家人啊!”王大娘拍了拍他的胳膊,“紫姑娘失忆了,就算找到家人,指不定多远呢!你俩住在一块儿,互相照应,多好?再说,紫姑娘看你的眼神,那是有心意的!”
董永偷偷看了一眼屋里的张天紫——她正坐在窗边织布,阳光落在她身上,像裹了层光。他心里忽然有个声音在说:就这样吧,和她在一起,守着这间茅草屋,守着青牛,过一辈子。
他鼓起勇气,走到张天紫面前,声音有点抖:“紫姑娘,王大娘说……说咱们……成个家,好不好?”
张天紫手里的织布梭停了,她抬起头,看着董永紧张的样子,忽然笑了。她点了点头,声音轻得像云:“好。”
第四章 天伦之乐:茅草屋里的烟火气
董永和张天紫的婚礼,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没有红嫁衣,没有唢呐声,只有村里的乡邻来凑热闹。王大娘送了一块红布,让张天紫盖在头上;李大叔送了两斤米酒,说要给新人“添喜”;连隔壁的小娃娃,都捧着一把野菊花,塞到张天紫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