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王重阳观察其舌苔——淡白无华,脉象细弱,知是“肝血不足,目失所养”。他取路边采摘的“决明子”(清肝明目)、“枸杞子”(滋补肝肾)和“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古代虽无此认知,但民间知其“养眼”),让货郎每日煮“明目粥”:大米粥熬至黏稠,加入捣碎的决明子、枸杞子和切丁的胡萝卜,再滴两滴香油(润肠通便,助营养吸收)。

同时,王重阳用“菊花”(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和“桑叶”(疏散风热,平肝明目)煎汤,让货郎趁热熏蒸双眼(距离一尺,避免烫伤),再滴入用蜂蜜调和的“密蒙花汁”(清热养肝,明目退翳)。

一个月后,货郎惊喜地发现,傍晚时能看清路边的石头;三个月后,即使在月光下也能辨别人影。他逢人便说:“王神仙的明目粥,比黄金还管用!”后来,这粥方被货郎传遍了秦岭商道,成了挑夫们的“护眼法宝”。

故事十九:“哑巴”新娘的“笑颜散”——王重阳晋南乡村破陋俗

金大定八年(1168年),山西晋南有个新娘因婚前受惊(听说婆家虐待媳妇),拜堂时突然失语,婚后整日不言不语,婆婆认为她“克夫”,要休了她。王重阳云游至该村时,见新娘躲在柴房里抹泪,丈夫则蹲在门口抽旱烟,满脸无奈。

王重阳没有直接施针,而是先与新娘的丈夫深谈:“你若真心待她,就信我能治好她。”又对婆婆说:“儿媳不是怪物,是被吓破了胆。”他取来山间的“合欢花”(安神解郁)、“玫瑰花”(疏肝理气)和“陈皮”(理气健脾),泡了一壶“笑颜茶”,让新娘每日饮用。

同时,王重阳教丈夫和新娘玩“猜花名”的游戏——他摘一朵野花,让丈夫描述颜色和香味,新娘只需点头或摇头;又让新娘用画画表达心情(画一朵花代表开心,画一片云代表难过)。渐渐地,新娘眼中有了光彩。

第七天,王重阳在院子里摆了一桌酒席,邀请全村人来看“戏”。他让新娘蒙上眼睛,摸一摸桌上的物品(苹果、梳子、小娃娃),然后说出名称。新娘犹豫许久,终于小声说了句:“苹……果。”满院子掌声雷动,婆婆当场抹泪:“我就说俺儿媳是个好媳妇!”

王重阳悄悄对新郎说:“治哑巴,先治‘心锁’;破陋俗,先破‘偏见’。”后来,这新娘不仅恢复了语言能力,还成了村里妇女们的“知心姐姐”。

故事二十:“马背疮”的“金疮药”——王重阳草原部落救勇士

金大定十年(1170年),王重阳北上游历至蒙古草原,恰逢部落勇士阿勒泰在与野狼搏斗时被抓伤后背,伤口溃烂流脓,高热不退(感染性溃疡)。部落巫医用羊血涂抹伤口,反而加重了病情,族人以为勇士将死,准备为他举行“天葬”。

王重阳主动提出医治,他先剪开勇士的皮袍,见伤口深可见骨,周围红肿发黑。他取来草原上特有的“狼毒草”(外用燥湿杀虫,需严格炮制去毒)、“马齿苋”(清热解毒)和“蒲公英”(清热解毒),捣碎后以马奶酒(杀菌消炎)调和,敷在伤口上;又用银针刺入“大椎穴”(退热)、“委中穴”(泄热毒)和“膈俞穴”(凉血止血),放出黑血数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