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为补充体力,他让族人煮“羊肉胡萝卜汤”(羊肉补气血,胡萝卜富含维生素),加入少量黄芪(补气固表)。最神奇的是,他用“熊胆粉”(清热解毒,古代珍贵药材)和“珍珠粉”(生肌敛疮)调成“金疮散”,撒在伤口最深处。

三天后,勇士的高热退去;七天后,脓血减少,开始长出新肉;半月后,伤口竟完全愈合,只留下一道浅浅的疤痕。阿勒泰跳上马背,驰骋草原,大喊:“王神仙的药,比狼牙还厉害!”从此,草原部落与中原商队互通有无,常请王重阳的弟子传授药方。

故事二十一:“尿潴留”的“葱管导尿法”——王重阳民间妙技解急症

金大定五年(1165年),陕西渭南有个老翁因前列腺肥大(古代无此病名,表现为小便不通),小腹胀如鼓,痛苦呻吟三日,多家郎中束手,称“只能等死”。王重阳路过时,见老翁脸色青紫,膀胱已极度充盈,立刻取来一根干净的葱管(约拇指粗细,前端削尖),用温水润滑后,轻轻插入老翁的尿道(约五六寸深)。

随后,他对着葱管另一端轻轻吹气(增加腹压),同时按摩老翁的小腹(关元穴附近)。片刻后,尿液缓缓流出,老翁长舒一口气,瘫倒在床上。

王重阳解释道:“此乃‘癃闭’之症,因下焦气滞、湿热瘀阻所致。葱管中空,能通尿道而不伤正气;吹气按摩,可助气化排尿。”他又开了“车前草”(清热利尿)、“滑石”(利水通淋)和“茯苓”(健脾渗湿)的方子,让老翁每日煎服。

此事传开后,当地郎中纷纷学习“葱管导尿法”,救活了不少小便不通的老人。王重阳却叮嘱:“此法仅用于急救,根本还需调理脏腑。”

故事二十二:“狐臭”的“兰草散”——王重阳长安市井除隐疾

金大定七年(1167年),长安城有个卖胡饼的少年,因患有严重狐臭(腋下大汗腺分泌异常),遭人嫌弃,生意越来越差,甚至不敢与人靠近。王重阳在集市上见他躲在角落啃冷馍,便主动搭话。

少年红着脸说:“道长,我……我身上有味,没人愿意买我的饼。”王重阳笑道:“这病能治。”他取来长安城外生长的“佩兰”(芳香化湿)、“藿香”(化湿醒脾)和“白芷”(祛风燥湿),研磨成细粉,加入少量冰片(开窍辟秽),用醋调成“兰草散”,让少年每日睡前敷在腋下,再用干净的布包裹。

同时,他教少年用“艾草”(温经散寒)煮水后擦洗腋下(杀菌抑菌),并调整饮食——少吃辛辣油腻,多吃薏仁(祛湿)、冬瓜(利水)。

一个月后,少年的狐臭明显减轻;三个月后,几乎闻不出来。他高兴地拉着王重阳的手说:“现在我的胡饼摊前排长队啦!”王重阳却指着他摊位上的顾客:“你瞧,人心本善,只是怕异味——你干净了,世界就对你笑了。”

故事二十三:“蛇缠腰”的“龙胆泻毒汤”——王重阳江南水乡战疱疹

金大定九年(1169年),王重阳南下至江南水乡,见一个渔妇腰部缠绕着一圈红色疱疹,疼痛如刀割(带状疱疹,民间称“蛇缠腰”),渔妇痛得在船上打滚,婆婆迷信“斩蛇符”,要用剪刀在疱疹上划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