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银灰色的机械星球在窗外缓缓转动,每一个棱角,每一条线,都散发着比绝对零度更深的寒意。
艾拉斯望着它,望着那被维持着“青春”的橘红色恒星。
人类来了,跨越二百年的孤寂,以为叩响了新世界的大门。
然而,门后,却只有一座运转了三十亿年的、沉默的坟。
(3) 绝望的秩序
舰桥上的死寂仿佛持续了一个世纪。
只有仪器单调的嗡鸣和人们粗重却压抑的呼吸声,衬托着屏幕上的那颗金属星球,它显得愈发狰狞。
三十亿年!
这个数字像一颗冰冷的钉子,将人类所有渺小的希望和骄傲都钉死在现实的十字架上。
“彼岸”不再是希望,而是一个巨大的、精密的、冷酷的墓志铭,书写着宇宙中某种令人绝望的秩序。
艾拉斯舰长强迫自己从那种几乎要吞噬灵魂的无力感中挣脱出来。
他猛地吸了一口气,循环空气带着金属和臭氧的味道刺入肺腑,带来一丝尖锐的清醒。
“分析它!”他的声音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打破了死寂,
“放弃所有常规模式。把它当成一个……一个故障了的自然现象来对待!找出它的能量来源,它的控制节点,它的冗余备份!任何系统,运行三十亿年,必然有磨损,有薄弱环节!”
他的命令像一剂强心针,打入几乎瘫痪的团队。
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从呆滞中惊醒,一种混合着恐惧和极端兴奋的情绪在蔓延。
面对一个无法理解的存在,除了敬畏,还有一种属于人类的、不屈的探究欲——甚至可以理解为是一丝破坏欲。
“晨曦号”所有的探测力量被调动到极限,甚至可能有些超载。
探测器像不要命般抵近飞行,承受着高强度辐射和引力扰动的风险,扫描着那金属星球表面的每一个接缝,和每一个能量溢出口。
数据如洪水般涌回,超级计算机群全功率运行,试图在这片科技的汪洋中找到一个针尖大的破绽。
(4) 废料的秘密
几天过去了。
希望如同稀薄的空气,正在一点点耗尽。
“不行,舰长!”能源首席几乎崩溃地抓着自己的头发,
“它的能量网络是分布式的,每一个模块既是消费者也是供能者,甚至能抽取行星核心的热量和引力势能!没有单一能源中心!我们甚至无法理解它百分之九十的能量转换形式!”
“结构同样无解!”材料学主管同样也是双眼通红,
“它的自我修复能力……上帝,那些纳米级甚至皮米级的机械单元……任何微小损伤都会在几个小时内被修复如初!我们就算有能炸穿地壳的武器,造成的损伤可能还没它自我修复的速度快!”
艾拉斯的心一点点沉向深渊。
难道人类跨越二百年,只是为了在另一个星系见证自己的终极渺小,然后默默死去?
就在这时,一个微弱却异常清晰的声音从通讯频道传来,来自地质分析部门一个名叫莉娜的年轻科学家,她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舰长……各位长官……我想……我可能找到了点什么。不是能源,也不是主结构……”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她的数据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