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像一颗小石子投入林薇冰封的心湖,激起细微的涟漪。她没有回答。
(4)
林薇的助理陈雪,看着林薇对苏瑾似乎流露出不同寻常的关注(她认为是对手间的忌惮),又联想到最近一个优质投资项目可能被“灵犀科技”这类新兴公司分流资源,心中生出小九九。她故意在整理给林薇的行业报告时, subtly 放大了一些关于“灵犀科技”技术瓶颈和团队管理风险的模糊传闻。
苏瑾这边,李哲出于一种复杂的保护欲和隐约的好感,提醒她:“那个林薇,出了名的冷血难搞。今天虽然夸了你,但资本圈的人,翻脸比翻书快。我们得小心点,别被她盯上。”苏瑾虽然觉得没必要过度防范,但也被植入了一丝警惕。
(5)
秦深通过论坛主办方拿到了苏瑾的联系方式,发去了一封邮件,没有过多寒暄,直接附上了一份他对“灵犀科技”所在赛道的深度分析报告,指出了几个她可能忽略的潜在风险和机遇,观点犀利且极具建设性。
苏瑾收到邮件,十分惊讶。报告的质量极高,显示出发件人深厚的行业积累和独到眼光。她回复:“非常感谢,秦先生。报告受益匪浅,不知是否有幸能进一步请教?”理性脑启动:此人专业度极高,可建立连接,获取信息。
顾衍则设计了一个小小的“偶遇”。他打听到林薇常去一家极隐秘的美术馆。周末,他出现在那里,恰好站在林薇最喜欢的一幅冷抽象画作前。
“尼古斯的空间解构,总是带着一种理性的悲伤。”顾衍仿佛自言自语,声音温和而有磁性。
林薇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这是她第一次遇到能一眼看穿她喜欢这幅画深层气质的人。
“悲伤源于对绝对理性的追求,本身却是一种情绪悖论。”林薇难得地接了一句。
顾衍微笑转头:“很高兴遇到能看懂这种悖论的人。我是顾衍。”
一场关于艺术与哲学的简短交谈就此展开。林薇发现,和这个男人的对话,竟没有消耗她的能量,反而带来一种奇特的、思维上的愉悦。但她很快警惕起来,礼貌地结束了交谈。危险,她对自己说。
第二章:暗流涌动与心动信号
(1)
林薇看到了陈雪提交的、经过“加工”的报告。她本就对高估值的新兴公司保持审慎,报告中的“风险”进一步印证了她的判断。在一次内部项目评审会上,当手下提议跟进投资“灵犀科技”B轮时,林薇投了反对票,语气冷峻:“技术未经历充分市场验证,团队稳定性存疑,估值泡沫明显。否决。”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苏瑾耳中。她感到一阵失落和不解。她原以为论坛上的交锋是高手间的惺惺相惜,没想到林薇如此直接地否定她。李哲在一旁说:“看,我说了吧,资本就是这样。”苏瑾的理性告诉她商业决策无关私人感情,但被自己隐约欣赏的人否定,那种感性的失落难以避免。她将对林薇的定位从“值得尊敬的对手”暂时调整为了“需要警惕的资本力量”。
(2)
秦深和苏瑾的邮件往来逐渐频繁。从行业讨论,慢慢扩展到偶尔分享一些工作之外的见解。秦深从不逾矩,始终保持专业和尊重,但又能在苏瑾遇到技术商业化难题时,给出极具启发性的建议。他像一位耐心的导师,又像一个平等的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