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手中,赫然是一滩鲜红的血。
“爷爷!”沈愈惊呼。
沈纪云摆摆手,虚弱地靠在椅子上:“没事,老毛病了。”但苍白的脸色说明并非如此。
在沈愈坚持下,第二天他带祖父去了市医院。检查结果令人揪心:肺癌晚期,最多还有半年时间。
回程路上,祖孙二人沉默无言。快到家中时,沈纪云突然开口:“阿愈,我必须尽快把所有的都教给你。从明天起,我们开始烧窑。”
然而祸不单行,当天下午,赵老板又来了。这次他的态度强硬了许多。
“沈老师,我直说了吧。”赵老板将一份文件拍在桌上,“你们这片区已经被划入开发区,半年内就要拆迁。只有我们集团有能力保住这块地。签了合作协议,我保证你的作坊原封不动。”
沈纪云面色铁青:“你们早就知道要拆迁,所以一次次来谈合作?”
赵老板笑而不答,意思再明白不过。
“就算作坊拆了,我也不会把沈家技艺商业化。”老人坚定地说。
“那您就眼睁睁看着三百年的传承断在自己手里?”赵老板冷笑,“想想吧,您的时间不多了。”最后一语双关,令人不寒而栗。
赵老板走后,沈愈担忧地看着祖父:“他怎么会知道...”
“这镇上没什么秘密。”沈纪云疲惫地闭上眼,“何况是赵老板这种地头蛇。”
当晚,沈愈再次失眠。他来到工作室,看着那些准备好的釉料和泥坯,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祖父的健康、作坊的存续、技艺的传承,所有重担都落在他肩上。
他无意间翻开那本民国先祖的笔记,最后几页有一段之前忽略的话:
“冰裂纹之妙,不在形而在神。余穷三十载之力,方悟得‘气为命’之真义。盖指制瓷者之气息精神,融于作品之中。心浮气躁者,纹路呆滞;心神合一者,纹路生动。故曰:制瓷即修心。”
制瓷即修心...沈愈反复咀嚼这四个字。或许这就是破解冰裂纹秘密的关键?不仅是材料和技术,更是制作者的状态?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取出一块泥坯,放在轮车上。脚踏动力,轮车旋转,他双手抚上泥坯,感受着粘土在指尖的流动。
渐渐地,他忘记了祖父的病情,忘记了作坊的困境,忘记了赵老板的威胁,全身心沉浸在制陶的过程中。泥坯在他手中逐渐成型,变成一只优雅的茶碗形状。
就在此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工作室内的灯光似乎微微变亮,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特的宁静感。沈愈感到自己的呼吸与轮车的节奏合而为一,心中一片澄明。
当他最后完成拉坯,将茶碗从轮车上取下时,惊讶地发现坯体呈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细腻光泽,仿佛有了生命一般。
窗外,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
沈愈不知道,这一夜的心流体验,将引领他走向沈家冰裂纹的核心秘密。而更大的挑战,正在前方等待。
4 火魂
烧窑日选定在冬至。据沈家笔记记载,一年中这一天阴阳交替,是烧制冰裂纹的最佳时机。
清晨四点,祖孙二人便开始忙碌。将精心制作的坯体逐一放入窑中,每个位置都经过精确计算,确保受热均匀。沈愈注意到,祖父在摆放器物时,不仅考虑物理空间,还会根据器物的形状和釉色特点,调整它们的方向和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