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登山路上,气氛压抑。废弃的炮位和掩体像巨兽的骸骨,沉默地伏在暮色中。空气凝滞,虫鸣鸟叫绝迹。慧仪手中的罗盘指针颤抖不定。

他们根据杜明辉的地图,找到一处面向维多利亚港的废弃观测所。内部空间不大,石壁斑驳,刻满涂鸦。一处墙角,他们发现了与杜明辉笔记中相似的符号,且看起来是新刻不久。

架好设备,两人静待子夜来临。夜色渐深,山下都市的灯火愈发辉煌,庆祝回归的烟花预演在天际绽放,与此地的死寂形成诡异对比。

临近子时,异常开始出现。摄像机监控屏上开始出现雪花点和干扰条纹。录音设备收录到若有若无的低频杂音,像是许多人的窃窃私语,却又无法分辨具体内容。气温莫名骤降。

林永棠感到一阵心悸,仿佛被无形之物注视。慧仪紧握铜钱,面色苍白:“气场好乱…有嘢醒紧。”

子夜零点整,香港正式回归的时刻。

观测所内陡然陷入一种诡异的寂静,连远处的喧嚣也仿佛被隔绝。然后,他们带来的所有电子设备屏幕瞬间爆发出强烈的雪花和啸叫!手电筒剧烈闪烁后熄灭。

在彻底黑暗前的一刹那,林永棠和慧仪都看到观测所入口处,数个模糊、半透明、穿着不同年代服饰的身影无声地浮现,它们的目光空洞,齐齐“望”向港岛方向。

黑暗中,阴冷的气息包裹而来。林永棠听到身边慧仪的惊呼和挣扎声。他试图抓住她,手指却穿过冰冷的、非实体的触感!恐惧攫住了他。

混乱中,林永棠摸到那枚铜钱。他福至心灵,紧紧握住铜钱,奋力向记忆中慧仪的方向挥去。

一声轻微的、仿佛玻璃碎裂的脆响。阴冷感潮水般退去。手电筒闪烁几下,恢复了照明。

慧仪跌坐在地,喘息未定,但看起来无恙。那些鬼影消失了。

观测所中央的地面上,多了一样东西——杜明辉的记者证。

显然,杜明辉来过这里,遭遇了某种不测。

惊魂未定的两人迅速收拾残局下山。回程的车上,他们检查设备。摄像机录下了大量雪花干扰,但在子夜时分录到几秒清晰的诡异影像:半透明、扭曲的身影掠过镜头。录音设备则录下了一段低沉、含混不清、非男非女的叠音,反复说着“…界…过…归…”

这些证据远超林永棠的想象。他将素材带回报社小心保存,并未立即报告主编。他需要时间消化和理解。

林永棠开始深入研究杜明辉的资料和古教授的手稿。他试图理解所谓“阴阳路”或“界隙”的本质。一些古老传说提及,特定地点因大规模死亡、强烈情感或特殊地貌等原因,可能成为“薄弱点”。而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集体情绪或气运变化,可能扰动这些点,使得平时难以察觉的“现象”变得活跃,甚至产生短暂的“交叠”。97回归,无疑是这样的大事。

林永棠发现自己似乎对这类异常变得敏感。他偶尔会用眼角余光瞥见不该存在的人影或听到怪声,但转瞬即逝。铜钱常伴其身。

同时,他感到被监视的意味更浓了。一次,他发现公寓门锁有细微撬痕。另一次,他差点被一辆无牌面包车擦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