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袁世凯还在天津城里藏了个外室,叫柳玉茹。柳玉茹原是苏州人,长得白净,弹得一手好琵琶,后来被卖到天津的“清吟小班”,成了班里的头牌。袁世凯常以“商议军务”为由,夜里去柳玉茹的住处——那是间四合院,院里种了棵桂花树,秋天时满院飘香。
柳玉茹会给袁世凯弹琵琶,唱苏州评弹,听得袁世凯心里舒坦。他还为柳玉茹赎了身,给她买了首饰和衣裳,说要把她接回府里。可这事被杨氏的眼线知道了——杨氏在府里安插了不少眼线,袁世凯的一举一动,她都能知道。
杨氏没像于氏那样忍气吞声,而是直接找了袁世凯。她坐在袁世凯身边,给他倒了杯茶,笑着说:“老爷在外头辛苦,身边有个体贴的人也好,我没意见。只是那柳姑娘毕竟是风尘女子,传出去对老爷的名声不好。要是老爷实在喜欢,不如接回府里,让我好好照料她,也省得老爷在外头奔波。”
袁世凯没想到杨氏这么“大度”,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他知道要是把柳玉茹接回府,杨氏肯定会跟她斗,到时候府里不得安宁,还会影响自己的名声。他叹了口气:“还是你想得周到,我知道了,这事我会处理。”
没过几天,袁世凯就给了柳玉茹一笔银子,让她回了苏州。柳玉茹哭着问他为什么,袁世凯说:“我府里事多,实在没法照顾你,你拿着银子回苏州,找个好人家嫁了,好好过日子。”柳玉茹捏着那包沉甸甸的银子,手指都在抖,眼泪砸在银子上,溅起细小的水花。她知道袁世凯这话是托词,却也没敢再纠缠——她不过是个从苏州来的风尘女子,哪有资格跟袁府的姨太们争?最终只能咬着唇,收拾了简单的行李,登上了回苏州的船。船开那天,袁世凯没去送,只让随从递了盒桂花糕,说是“路上吃”。柳玉茹拿着那盒糕点,在船舷边坐了一路,直到看见苏州的城门,才把糕点扔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