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春桃怀了孕,肚子一天天大起来。袁世凯怕府里闹得更凶,就偷偷把春桃送回了河南项城老家,给了她一百两银子,让她找个普通人嫁了。春桃临走前,拉着袁世凯的手哭:“老爷,我不走,我想跟着您。”袁世凯狠心推开她:“你留在这儿,只会让大家都为难。拿着银子,好好过日子,别再想我了。”春桃没办法,只能跟着袁世凯派去的人回了项城,此后再也没见过袁世凯。
光绪二十一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成了北洋新军的“开山鼻祖”。这年秋天,他去保定府考察,当地乡绅为了巴结他,在酒楼摆了宴席,还请了戏班唱戏。压轴的是个唱河北梆子的姑娘,艺名“红儿”,也就十五六岁,穿着戏服,唱《穆桂英挂帅》里的“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声音又亮又脆,甩着马鞭的样子,又英气又娇俏,看得袁世凯直拍大腿。
戏散后,袁世凯让人把红儿叫到后台。红儿刚卸了妆,脸上还带着点脂粉,穿着件水红布裙,站在袁世凯面前,显得有些拘谨。袁世凯坐在椅子上,打量着她:“你叫红儿?唱得不错,愿不愿意跟我走?天天晚上骑大马?”
红儿是苦出身,爹娘早死,跟着戏班跑江湖,吃了不少苦。她见袁世凯穿着提督官服,身边随从成群,知道是个大人物,咬着唇点了头:“愿……愿意。奴婢最喜欢骑大马了。”
袁世凯给了戏班班主五百两银子,当天就把红儿带回了天津。他给红儿改了个正经名字叫杨氏,封为五姨太,还特意给她收拾了北院,院里种了棵海棠树,比其他姨太的院子都宽敞。
杨氏脑子灵光,不仅会伺候人,还会管账。袁世凯把家里的田产、当铺都交给她打理,连子女的零花钱都得经她手。有次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想多要二百两银子买马,找杨氏要,杨氏说:“大少爷每月例钱是五十两,够花了,要多花得跟老爷说。”袁克定去找袁世凯告状,袁世凯却笑着说:“杨氏管得好,就该这样,不能让你们养成大手大脚的毛病。”
这下可把金氏和李氏惹急了。金氏觉得杨氏是“戏子出身”,没资格管袁家的事,就故意在账本上做手脚——她把自己院里的开销多报了两倍,买了一匹绸缎,却在账本上写“买绸缎三匹,花费五十两”,想让杨氏出错。
可杨氏心细,对着账本核了三天,查出了破绽。她拿着账本去袁世凯面前告状,把金氏多报的开销一笔一笔指给他看:“老爷您看,二姨太这个月买绸缎,明明只买了一匹,却报了三匹;买点心,报了十斤,可府里的丫鬟说,她只买了五斤。”
袁世凯把金氏叫过来,当着杨氏的面骂:“你是不是觉得我老糊涂了?敢在账本上动手脚!我看你是闲得慌,禁足半个月,好好反省反省!”金氏红着脸,不敢反驳,只能低着头领罚。
李氏见金氏吃了亏,也想给杨氏使绊子。她知道杨氏怕黑,就趁杨氏夜里去账房对账时,让丫鬟在走廊里扮鬼叫。那天夜里,杨氏刚走到账房门口,就听见走廊里传来“呜呜”的哭声,吓得她尖叫一声,手里的账本掉在地上。
袁世凯赶来时,杨氏正蹲在地上哭,账本散了一地。他问清缘由,把李氏叫过来,罚她也禁足半个月,还当着所有姨太的面说:“以后家里的事,全听杨氏的,谁再敢作乱,别怪我不客气!”经此一闹,杨氏在袁家的地位彻底稳固,连正房于氏见了她,都得客客气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