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谁动了被子?”林墨赶紧翻开红被子,却在被子夹层里摸到一张折叠的纸片。纸片是从旧账本上撕下来的,上面用铅笔写着一行歪歪扭扭的字:“腊梅开了,娘什么时候回来?”字迹稚嫩,末尾还画了一个小小的哭脸。

林墨拿着纸片跑去找父亲,父亲看到腊梅绣痕时,手里的茶杯“哐当”一声摔在地上。“这是……这是你姑婆小时候的字迹!”父亲的声音发颤,“你太奶奶当年除了等你太爷爷,还有个女儿,就是你姑婆,她三岁那年跟着你太奶奶去镇上买丝线,不小心走丢了,再也没找回来。”

林墨这才知道,太奶奶的遗憾不止太爷爷——她守着红被子等了太爷爷一辈子,也找了姑婆一辈子,直到去世前,还在被子里缝了一张写着姑婆小名“腊梅”的布条。

当晚,林墨把纸片放进红被子的夹层,刚关好衣柜,就听到衣柜里传来一阵细碎的“沙沙”声,像是有人在用绣花针走线。他打开衣柜一看,红被子上的腊梅绣痕又多了一片花瓣,而那张纸片,竟被一根红色丝线系在了被子的一角。

第六章:腊梅的线索

红被子上的腊梅绣痕每天都会多一片花瓣,直到第七天,花瓣绣满时,林墨在被子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线索——一枚小小的银质梅花发簪,簪子上刻着一个“梅”字,簪头还缠着几根干枯的褐色头发。

“这是你太奶奶给姑婆做的周岁礼!”父亲看到发簪,眼泪瞬间掉了下来,“当年姑婆走丢时,就戴着这枚发簪,我们找遍了整个镇子,都没找到。”

林墨拿着发簪,突然想起太奶奶账本里夹着的一张旧地图——地图上用红笔圈着镇外的一座破庙,旁边写着“腊梅常去”。他立刻穿上外套,冒着雪往破庙跑。破庙早已荒废,屋顶漏着雪,墙角堆着一堆旧稻草,林墨在稻草堆里翻找时,手指突然被什么东西划破了——是一个埋在稻草下的木盒子,盒子上刻着一朵腊梅,和红被子上的绣痕一模一样。

打开木盒子,里面放着一件小小的红色棉袄,棉袄的衣角绣着“林腊梅”三个字,而棉袄的口袋里,竟藏着一张泛黄的纸条,是姑婆长大后写的:“娘,我在破庙里等了你三天,你没来,一个好心的婆婆把我带走了,她说会帮我找你。我带着你给我的发簪,每天都盼着腊梅花开,盼着你来找我。”

纸条的末尾写着一个地址:邻县的梅花村。林墨拿着纸条,心里又惊又喜——他终于找到姑婆的线索了。

第七章:梅花村的重逢

春节过后,林墨和父亲按照纸条上的地址,找到了邻县的梅花村。村子不大,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种着腊梅树,林墨拿着红被子上的腊梅绣样,挨家挨户地打听。

在村子东头的一间老屋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看到绣样时,突然哭了起来:“这是我娘绣的腊梅!我是林腊梅啊!”老奶奶的手腕上,戴着一枚和发簪同款的银镯子,镯子上也刻着一个“梅”字。

原来,当年姑婆在破庙里等不到太奶奶,被一位路过的老奶奶收养,后来就留在了梅花村,成了村里的小学老师。她一直保留着那件红色棉袄和发簪,还学着太奶奶的样子绣腊梅,盼着有一天能找到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