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一毛五一个,买多了便宜。”摊主憨厚地笑着。

陆振华点点头,继续往前走。在市场的另一个角落,他发现了一个卖炒瓜子的摊位,生意相当红火。一包瓜子卖两毛钱,成本不过几分,一天卖出一百包就是十几块的利润。

但这需要固定的摊位和营业执照,对他而言还是太复杂了。

转了一圈,陆振华有些失望。正当他准备离开时,突然听到两个年轻人的对话:

“明天厂里放假,想去钓鱼,就是缺个好点的鱼钩。” “是啊,供销社的鱼钩种类太少,还老是断货。”

鱼钩!陆振华脑中灵光一闪。他想起来了,前世曾经听说过,有人从南方批发了鱼钩鱼线到北方卖,赚了不少钱。这种小商品本钱小,便于携带,而且钓鱼爱好者愿意花钱买好工具。

他立刻走向长途汽车站。那里有不少从南方回来的长途车,司机和售票员经常会捎带一些紧俏商品回来卖。

等了约莫一个小时,果然看到一辆标着“广州-本市”的长途车进站。车停稳后,司机从座位底下拖出几个纸箱,早有等候多时的人围上去。

“老刘,这次带了什么好东西?” “有没有丝袜?我老婆念叨好久了。” “电子表还有吗?”

陆振华挤上前去:“有鱼钩鱼线吗?”

司机看了他一眼:“哟,识货啊!刚进了一批,日本技术的鱼钩,结实得很!”说着从箱子里掏出几个小纸包,“一套五毛,包含十个鱼钩和五米鱼线。”

陆振华心中快速计算了一下。一套五毛,如果卖八毛,一套赚三毛。买二十套需要十块钱,全部卖出可赚六块。这比他一天工资还高!

但他现在全身只有五块钱。

“我能先买十套吗?”他试探着问。

司机爽快地点头:“成!看你小伙子有眼光,以后常来照顾生意啊!”

陆振华用五块钱买了十套渔具,小心翼翼地揣进兜里。接下来就是要找地方卖掉了。

他回到自由市场,但没有摊位,只能边走边卖。起初有些不好意思,但想到苏婉清和小蕊的生活,他鼓起勇气,向几个看起来像钓鱼爱好者的人推销。

“同志,要鱼钩吗?日本技术的,特别结实。” “不要不要。” “八毛一套,比供销社的便宜还好用。” “真的?拿来我看看。”

终于,一个中年男子感兴趣地停下来检查鱼钩。他用力试了试钩子的强度,点点头:“确实不错。来两套!”

开门红!陆振华信心大增,更加卖力地推销起来。不到两小时,十套渔具全部卖光。扣除成本,他净赚三块钱。

握着这来之不易的三块钱,陆振华心中激动不已。这不仅是一笔额外的收入,更证明了他的想法可行——利用信息差和地域差价,可以赚到比工资多得多的钱。

他立刻返回汽车站,用三块钱的本金加上身上剩下的一点钱,又买了十五套渔具。这次他有了经验,直接到城边的河边去卖,那里有不少钓鱼的人。

果然,渔具很快销售一空。一天下来,他原本的五块钱本金变成了八块五,净赚三块五。

傍晚时分,陆振华用赚来的钱买了一条鱼和一些蔬菜,兴冲冲地来到苏婉清家。

“师娘,今天运气好,钓到条大鱼,咱们一起吃!”他撒了个善意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