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苏婉清接过娃娃,看了看胳膊处的裂口:“妈妈给你缝好。”

她找来针线,手指翻飞间,不仅缝好了裂口,还在破损处绣了一朵精致的小花。小蕊破涕为笑,高兴地抱着娃娃转圈圈。

陆振华看在眼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苏婉清有这样的手艺,绝不能埋没了。

然而,现实的压力很快显现。几天后,陆振华来看望时,发现餐桌上只有半锅稀粥和一小碟咸菜。小蕊正在长身体,总是喊饿,苏婉清却总是把自己的份省给孩子。

“师娘,这些钱您先拿着。”陆振华掏出刚发的工资,留下最基本的生活费,其余全都递过去。

苏婉清像是被烫到一样缩回手:“不行!你已经帮我们太多了,怎么能再要你的钱!”

“就当是我借给您的。”陆振华坚持道,“等您接了缝纫活,赚了钱再还我。现在最重要的是保证您和小蕊的营养。”

他将钱放在桌上,转身抱起小蕊:“走,哥哥带你去买肉包子吃!”

小蕊欢呼起来,苏婉清看着这一幕,眼中泪水终于落下。她知道,若不是陆振华,她们母女恐怕连饭都吃不饱了。

那天晚上,陆振华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那点工资根本支撑不了两个家庭的开销,必须想办法赚更多的钱。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南方经济特区已经建立,就连这个北方小城,也开始有了悄悄的变化。

明天休息日,他决定去市场上转转,看看有什么机会。

4 第四章:时代机遇·初次试水

周日清晨,陆振华早早起床,穿上最体面的一套衣服,揣着仅有的五块钱,来到了城西的自由市场。

这里比想象中热闹许多。摊位林立,叫卖声不绝于耳。有卖蔬菜水果的,有卖日用杂货的,还有几个卖服装的摊位,挂满了时下最流行的的确良衬衫和喇叭裤。

陆振华慢慢逛着,仔细观察每个摊位的生意情况和来往人群。他注意到一个卖电子表的小摊前围了不少年轻人,但价格不菲,最便宜的也要二十块钱。

“老板,这表走得准吗?”一个青年拿起一块表端详。

摊主信誓旦旦:“香港来的货,走得比钟还准!戴出去多有面子!”

青年犹豫了一下,还是掏钱买了一块。陆振华算了一下,这一笔生意,摊主至少赚了十块钱。他心里一动,想起了前世的一些记忆。

八十年代中期,电子表、计算器等小电子产品刚刚流入内地市场,十分紧俏。由于价格高昂,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买不起几块。但南方沿海已经有不少人开始做这个生意,利润可观。

陆振华继续往前走,发现一个卖磁带的摊位生意也很好。邓丽君的歌曲正从录音机里飘出来,吸引了不少年轻人驻足。

“这磁带多少钱一盒?”

“五块,都是最新流行的歌!”摊主热情地招呼。

陆振华心中盘算着。这些商品虽然利润高,但本金要求也大,不是他现在能负担得起的。他需要找到一种投入小、周转快的生意。

走到市场尽头,他发现几个农民模样的摊主在卖鸡蛋和活鸡,旁边还有一个卖粮票的。陆振华眼前一亮,想起了什么。

“大哥,这鸡蛋怎么卖?”他走上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