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老臣绝无此意!只是……」

「只是什么?」

我微微向前倾身,十二旒白玉珠在额前轻撞,发出细碎的清响。

「是觉得林惊澜太年轻,压不住阵?

「还是觉得……她一介女流,不配统帅三军?」

最后四字,咬得极轻,却像根冰针,刺得满朝文武脖颈一缩。

苏丞相伏地:

「老臣……老臣万万不敢!只是军国大事,关乎国祚……」

「既关乎国祚,」我打断他,声音陡然拔高,清冷的女声在殿宇间荡开。

「那便朕说了算!

「若是败了!

「朕自会承担一切后果。但若是胜了!」

我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声音转冷。

「往后谁再敢提和亲纳贡,视同叛国!」

群臣噤若寒蝉,再无一人敢出声反对。

退朝后,我单独召见林惊澜。

御书房内,沉香袅袅,我褪去朝堂上的威严,担忧地看着她:

「惊澜,方才朕给你增到八万兵马,实则能调动的只有六万,粮草也只够两月之用。

「朝中阻力太大,朕……暂时只能做到这样。」

林惊澜抱拳,目光灼灼如星:

「六万精兵,两月粮草,足矣。

「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我走近她,从袖中取出一枚白玉玉佩,上面雕着展翅凤凰:

「这是先帝赐予朕的护身符,你带上它。」

见她欲推辞,我按住她的手,

「边境凶险,朕要你平安归来。」

她的手指因常年握剑而生茧,触感粗糙却温暖。

我像是被烫到般缩回手,耳根微微发热。

这般亲密的接触,在我们之间是极少有的。

林惊澜怔了怔,最终收下玉佩,指尖轻轻摩挲着上面的纹路:

「谢陛下。臣定当凯旋。」

她转身离去时,我又叫住她:「惊澜。」

她回头。

夕阳从窗棂洒入,为她的侧脸镀上一层金边,勾勒出坚毅的轮廓。

我轻声道:

「活着回来。这是圣旨。」

她眼中有什么闪过,最终化为郑重一礼:

「臣,领旨。」

第二章

林惊澜离京后,朝堂上的暗流愈发汹涌。

苏丞相屡次以【节省开支】为由,试图克扣前线粮草,都被我强行压下。

每次廷议,都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我不得不学会在老臣们的唇枪舌剑中周旋。

既要维持朝局稳定,又要确保前线供给。

每日黄昏,我总会站在宫城最高的望北台上,遥望北方。

秋风渐凉,小蝶为我披上披风,轻声安慰:

「陛下放心,林将军用兵如神,定会捷报频传。」

我苦笑。

我何尝不相信惊澜的能力?

但我更清楚朝中多少人等着她兵败。

好借此发难。

那些世族大家,宁愿割地求和。

也不愿看到一个寒门出身的女子将军立下不世之功。

一个月后,捷报终于传来。

林惊澜以少胜多,在落雁谷设伏,歼敌三万,一举夺回两座城池。

战报上详细写着她是如何利用地形,以疑兵之计诱敌深入,再以火攻破敌。

我仿佛能看到她在战场上指挥若定的英姿。

朝堂之上,我拿着捷报,喜形于色:

「众卿看看!这就是你们口中‘年少气盛’的林将军打下的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