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虽然艰苦,但还是感觉很温馨,两个晚辈边吃边听着长辈聊家长里短,虽然听不懂背后的含义。
晚饭结束后差不多就得去学校上晚自习了。
阿福的母亲收拾碗筷,阿福的父亲则是给我们拿了一个手电筒给我们。
那时候都是用那种老式的手电筒,一根铝管,里面放两块圆柱形的电池,一个喇叭一样的罩子,罩子中间一个会发光的小电灯泡,加上一块圆形的玻璃片。
这样一个老式的电筒当时就是农村地区家家户户夜晚出行的照明工具,那时候很少看到小汽车,就连摩托车都比较罕见,只是偶尔能见到一辆手扶拖拉机艰难的在乡间小路上“爬行”。
每次一听到“哐、哐、哐”的声音就知道是拖拉机来了,总是吸引着附近的人们驻足围观。
就在阿福我俩准备往学校赶时,阿福的母亲掏出皱巴巴的两毛钱分给了我和阿福,慈祥的说:“有时间多和阿福来家里玩,阿姨给你做好吃的。”
那时候大家都穷,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个钱。
想起来学校时母亲的教导,别人给的钱不能接,大家都困难,我连忙推脱说着不能说,可还是拗不过阿福的母亲,只得作罢。
“去吧,路上注意安全,别贪玩。”说罢阿福的母亲便转身进屋去忙了。
在当时的学校,学校小商店里的文具和零食都是一毛钱到一块不等。
“一毛钱的小包子”“一毛钱的长长一根的辣条”“一毛钱的汽水”,一块钱就够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面吃五天的早饭,就这样还是有很多的孩子没钱吃早饭。
和福母福父道别后便和阿福打着手电往学校走去。
夜晚的农村很是美好,路边草丛里虫子们就像一个个演唱家奏出一曲美妙的曲子。
路边的人家里有的才开始做饭,有的还在院里里就着黄黄的灯泡忙碌着,也有还没到上学年纪的小孩在嬉戏打闹......
我俩时而互相追逐,时而聊着我们那个年纪的话题(随时间流逝忘得差不多了),那时的我们还没有啥烦恼,最大的愿望呢就是有好吃的和童年时的天真。
现在回想起那时的我们,真是幸福。
只是那时的我们太远了,以至于现在在梦里都不一定能回去看看......
第六章
刚开始上学时母亲不知道,每当星期天要去上学时,母亲总是早早的做饭和准备我要带去学校的东西。
然后掐着点,下午三点半的时候送我去和老潘她们那个小组,让我和老潘们一起去上学。
去学校得走两个小时左右,她们人多,大大小小的有十来个人吧,因为都是山路加上坡,人多大家一起走就不会害怕路上还能相互照顾着。
老潘她们小组也是在一个坡上,出发上学的时候是坡底的那家先出发往坡头走,一个约一个,一个等一个的。
老潘家在坡头,最后都要来到老潘加集合然后出发。
我记得,每次母亲送我过去时都带着一些吃的或者鸡蛋,然后陪着笑脸的讨好她们,让她们带着我一起走。
她们好像从小就会很会做那些表面工作,无论是在长辈和老师面前。
每次都表现的很仗义,很团结。
热情的带着我一起走。
我们出发后母亲会一直站在那里看着我,直到翻过老潘她们所居住的这座小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