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洗完澡后回到房间,整理了一下床铺,舒舒服服的躺下。
听着窗外地里那熟悉的不知名虫子的“歌声”,感觉一天的疲惫都离我而去,农村的夜晚就是这么惬意。
这时想起了父亲晚饭时说的话,慢慢的思绪渐渐拉远......
阿福。
一个小时后很好的玩伴。
他家呢在我幼时就读的村小学旁,也就几百米。
村小学所在的位置可以说是山顶了,而我家在山下。
记得以前我读小学的时候,要爬山,爬到山顶,每周呢在学校上五天的课。
周五放学了,然后走很远的下山路回家。
那个年代还是艰难的,老百姓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个钱,虽然现在也是,哈哈。
村小学就读的大多数也是村里的孩子,那是村里的孩子还是很多的,不像现在。
孩子差不多五六的时候就会被送到村小学读书。
也有的村子没小学,但是家里大人还是会尽量把孩子送到最近的有村小学的村子读书。
我们那个学校共六个年级,每个年级10-20个学生不等,配一位民办教师,校长由乡里中心小学派人来担任。
那是离我们最近的那条街还是乡,后来撤乡合镇就把中心搬到现在的镇上去了,但是原来的乡街道还在。
我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我们那个班好像有二十多个人,但后面到五年级毕业时我的那个班就只剩下了十一个。
为啥要说五年级毕业呢。
因为在我读到五年级的时候,我前面的六年级就是这个学校最后一批六年级。
后来得知是被乡中心小学撤了,还据说以后这个小学也要被撤掉。
“阿福”呢从一年级的时候就是我们就是同班了,那是他的学习成绩在我们一年级(当然整个学校也就一个一年级一个班)是第一的。
为此老师还把班长这个荣誉的职位给了他。
相反,我那时的成绩是垫底的,为此,免不了受到其他同学嘲讽。
尤其是一个女同学,姓潘(化),下文中我们且称呼她为潘同学或者老潘吧。
她是从另外一所村小转过来的。
因为她们所在的那个小组集体搬迁,搬到了我家旁边的一块坡地上。
离我家也就几百米的距离,中间隔了几垄水稻田。
更可怕的是她所在的那个小组、将近二十几户人家户人家。
当中有十几户跟她差不多大小,那些孩子跟她一起转学,她因为年纪稍微大点,自然而然的成了那群孩子的领头羊。
就好像一个“黑社会”,她就像老大,那十几个小孩就是她的小弟,对她言听计从。
她就好像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在我后面的五年小学生涯中,都有着她“统治”的影子。
还是说“阿福”吧。
当时刚上一年级的我刚满五岁,因为成绩差,难免少不了那伙“统治者”除了言语外的欺负。
可能也是因为当时父亲受过一定的教育,又有一个养家糊口的技能,在村里比较知名,虽然穷,但父母还是能让我一个星期吃上一次新鲜猪肉的原因吧。
第三章
再后来农村的闲言碎语中,加上那时她们刚搬来,家家户户还是茅草房,甚至还需要泡在水缸里的老鼠来解决荤腥的原因吧,造就了一种别样的生活观念以及做人的异样伦理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