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泽今年十八岁,来自吕华农村,是帝都师范大学2012届建筑系的新生,专业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今天是大学报到的日子。
他小心翼翼地从书包里取出录取通知书,又仔细地收好,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车窗外的风景。即便是白天,帝都的繁华也远非吕华的乡村可比——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这一切都是他曾经只能在梦中见到的景象。
四十分钟后,大巴缓缓停在学校东门。陈泽并不急着下车,而是透过车窗静静打量着校园。报到第一天,校园里熙熙攘攘,老生返校、新生入校,热闹非凡,是他从未经历过的场面。
车上不少学生有家长陪伴,忙着搬运行李。陈泽最后一个下车,独自扛起两个沉甸甸的牛仔布行李包。初秋的帝都依旧闷热,他背着行李在报到处排了近一个小时的队,交完被褥费,领到一套寝具,才跟着学长走向宿舍楼。
314寝室,他将在这里度过四年。四人间的宿舍里,其他室友都有家长帮忙整理床铺,孩子们在一旁搭手说笑。彼此简单认识后,室友的家长热情地问起陈泽的父母为何没来,还主动帮他铺床,叮嘱大家今后要互相照应。
一位家境不错的家长请四个孩子吃了顿饭,选了一家体面的餐厅。陈泽第一次见到如此精致的菜肴,甚至有些不敢动筷,生怕破坏了菜品的摆盘。
饭后,家长们离去,四个少年回到宿舍。天色渐暗,一个室友拿出篮球邀大家一起去玩——整个寝室只有陈泽从没碰过篮球。
一身大汗回来后,大家用冷水冲了冲身子,又一起去食堂吃了晚饭,回到宿舍已是晚上九点多。按大学传统,他们排了年纪,陈泽成了“老大”,也就是未来的寝室长。果然,从第二天起,再没人正经喊过这个称呼——除非大扫除的时候,一个个喊得比亲兄弟还热乎。
起初大家相处融洽,可渐渐地,贫富差距和性格差异让寝室气氛变得微妙。夜晚不再热闹,各自忙完便沉默入睡。陈泽性格憨厚,立场中立,三个室友都不讨厌他,但他眼界有限,加上兴趣和零花钱的差异,始终难有深交。
陈泽每天清晨五点就去食堂勤工俭学,月薪八百,足够他的日常开销。他从不逃课,课余时间几乎全都泡在图书馆——只有从山里走出的孩子,才真正懂得知识的分量。
因为他们从小就知道:穷,是命;但改命,只能靠学习。
直到那天……
时间飞逝,转眼期末将至,学生们纷纷开始复习,图书馆座无虚席。一阵轻微的拉凳声在陈泽身边响起——那是馆内所剩不多的空位。
安静的图书馆里,一点声响都显得格外清晰。陈泽正专心背诵防火门与消防通道的要点,头也没抬。
忽然,一缕淡淡的香气飘来,他这几天正好感冒,鼻子敏感,忍不住打了个喷嚏:“阿嚏!”
他下意识回头,看到了香气的来源——那一刻,他仿佛懂得了什么叫一见钟情。没有怔愣,没有石化,他只是忽然觉得,眼前的女孩真好看。
陈泽很少和女生打交道,班上的女生虽觉得他长相清俊,却因他穿着土气、又在食堂打工,大多只在借复习资料时才会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