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的专业课成绩一直是专业前两名,拿过国家奖学金,还发表过两篇学术论文——为了写论文,我泡了三个月的图书馆,查遍了相关的文献,修改了十几版,连导师都说“李娟,你这股韧劲,很少见”。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我还加入了学生会和志愿者社团。学生会的工作很杂,有时候要帮老师整理会议资料,有时候要组织迎新晚会,我从来不敢偷懒。有一次组织晚会,我熬夜改了五版策划案,凌晨三点趴在桌子上睡着了,醒来时脸上还沾着墨水,被陈瑶笑了好久:“娟娟,你这是把墨水当面膜了?”我笑着说“没事”,心里却想着“一定要做好”——我没有她们那样的家庭背景,只能靠努力抓住每一个机会。

志愿者社团的活动,我也从不缺席。我们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帮他们剪指甲、读报纸,有个张奶奶总拉着我的手说“姑娘,你跟我孙女一样亲”,还把舍不得吃的糖塞给我;去农民工子弟学校支教,给孩子们带课外书,有个叫小宇的小男孩,总是坐在第一排,眼睛亮晶晶的,他问我:“李老师,上海的大学是什么样的?有我们学校这么大吗?”我蹲下来,摸了摸他的头:“比我们学校大好多,有很多书,有很多厉害的老师。只要你好好读书,以后也能去上海上大学。”小宇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糖递给我,说:“这是我妈给我的,甜的,李老师你吃。”那颗糖我没舍得吃,一直放在书包里,每次觉得累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糖纸在阳光下泛着光,心里就又有了力气。

大学四年,我很少买新衣服,衣服大多是在地摊上淘的,最贵的一件是毕业前买的黑色西装,花了我半个月的生活费——我知道,找工作的时间,得穿得正式点,不能让人看不起。我也很少跟同学出去聚餐,每次她们约我,我都找借口推脱,不是不想去,是怕花钱。有一次林薇过生日,拉着我去KTV,我看着账单上的数字,心疼得要命——那是我一个月的伙食费。那天晚上,我坐在角落里,看着她们唱歌、说笑,手里握着话筒,却一句也唱不出来,突然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融不进这热闹里。

毕业前,我开始找工作。投了几十份简历,大多石沉大海,偶尔收到面试通知,也因为“没有实习经验”“不够活泼”被拒绝。我没放弃,每天修改简历,看面试技巧,把可能问到的问题都写在本子上,一遍遍地练,直到能流利地回答。有一次去一家互联网大厂面试,面试官问我:“你为什么想来我们公司?你的优势是什么?”我想都没想就说:“我想证明自己,想靠自己的努力,在上海站稳脚跟。我的优势是能吃苦,能坚持,只要是我负责的事,一定会做到最好。”面试官笑了,说:“你的真诚很打动我,我们需要你这样的员工。”

最后,我拿到了那家大厂的offer,做产品经理,月薪一万二。拿到offer那天,我在宿舍里哭了,给爸妈打电话,妈妈在电话里哭着说:“娟娟,你出息了,爸妈为你骄傲。”爸爸接过电话,声音很哽咽:“娟娟,别太累了,要是在上海待不下去,就回来,爸还能养你。”我挂了电话,看着窗外的上海夜景,黄浦江的灯光亮得像星星,觉得一切都值了——我终于迈出了第一步,离我的“上海梦”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