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医生接过话:“我们不能透露具体细节,但可以告诉你,陈雪的行为源于某种心理障碍,而非单纯的道德问题。她本人非常后悔,并愿意向受影响同事道歉和赔偿。”
“事实上,”李静补充道,“陈雪希望首先向你道歉。如果你愿意的话。”
林薇沉默了。她没想到事情会这样发展。
“我需要考虑一下。”最后她说。
周末,林薇心神不宁。她上网搜索了与偷窃相关的心理问题,了解到有一种称为“偷窃癖”的心理障碍,患者常常无法控制偷窃冲动,即使并不需要或买得起那些物品。
她回想起陈雪的种种细节:总是穿着名牌却偷取外卖;手腕上的疤痕;紧张时啃咬指甲的习惯。或许真的有隐情。
周一上班,林薇主动联系了HR,表示愿意接受陈雪的道歉。
会面安排在周三下午,地点是公司附近的一家安静咖啡馆。林薇提前到达,选了角落的位置,心情复杂地等待着。
陈雪准时出现。她看起来瘦了些,脸色苍白但整洁得体。两人对视的瞬间,林薇看到她眼中的羞愧和紧张。
“谢谢你愿意见我。”陈雪轻声说,手指无意识地绞在一起。
“你...还好吗?”林薇问道,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愤怒。
陈雪苦笑一下:“正在接受治疗,有好有坏。”她深吸一口气,“首先,我想为我的行为道歉。我偷了你的外卖和快递,这是不可原谅的。我已经向公司提供了赔偿方案,也会赔偿你的损失。”
林薇点点头:“我能问为什么吗?你明明不缺那些东西。”
陈雪的眼神飘向远方,沉默良久才开口:“我知道这听起来像借口,但有时候,我就是控制不住那种冲动。尤其是在压力大的时候。”
她慢慢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来自一个高标准家庭,父母都是成功人士,从小对她期望极高。她习惯了维持完美形象,但内心始终充满焦虑和自我怀疑。偷窃行为始于大学时期,最初是偶尔在超市顺走小东西,后来逐渐发展为难以控制的冲动。
“压力越大,冲动越强。”陈雪低声说,“来到新公司后,我想给人留下好印象,但压力很大。看到前台那么多没人及时取走的东西,那种冲动就又回来了...”
她表示已经开始接受认知行为治疗,学习如何识别和应对自己的冲动。“我还是不能保证永远不再犯,但我在努力。”
林薇的心情更加复杂。她原本期待的是一个简单的“坏人受惩”的故事,现在却发现现实远比这复杂。
“那天我设计的超级辣鸡翅...”林薇有些愧疚地说,“我没想到会那样。”
出乎意料地,陈雪竟然露出一丝微笑:“其实,那是我吃过最刺激的鸡翅。某种程度上,它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多荒唐——就像那辣味一样,明明难受却停不下来。”
会谈结束时,陈雪再次郑重道歉,并承诺赔偿所有损失。林薇接受了道歉,心情复杂地返回办公室。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林薇开始注意到公司里的一些微妙变化。虽然大多数人支持处理结果,但有小部分人对陈雪获得“第二次机会”表示不满。
“这太不公平了!”设计部的小王在午餐时抱怨,“她偷了那么多东西,就因为‘心理问题’就不用受惩罚?要是我们普通人早就被开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