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你不是设计专业毕业的?”他问。经理之前介绍我时,只说了我在企划部工作。

“我是,但我毕业后做过其他工作,设计是重新捡起来的。”我老实回答。

他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对经理说:“效果不错。后续的项目,可以继续沿用这种思路。”

经理松了口气,连忙点头哈腰。

汇报结束,我们起身告辞。

走到门口的时候,周世琛忽然叫住我。

“林小姐。”

我回头。

“你的设计很有灵气,也很踏实。”他语气平淡,却像一颗石子投进我心里,“只待在商场企划部,有点可惜。”

我心脏猛地一跳,直视他的眼睛:“谢谢周总。我会继续努力。”

走出大楼,经理兴奋地拍我肩膀:“林晚,可以啊!居然入了周总的眼!咱们部门要发达了!”

我却没那么乐观。

周世琛那样的人,什么天才没见过?一句夸奖不代表什么。

但至少,他记住了我的名字,和我的能力。

(五) 第三次,让他看到我的价值

那之后,我的生活好像又恢复了常态。

但我没闲着,我利用一切时间学习,做作品集。

我知道,如果我自己不够强,哪怕机会砸到头上,我也接不住。

周世琛的公司旗下有一个公益基金会,要为一个偏远地区的助学项目征集纪念品设计,面向社会公开征集。

奖金不高,但入围作品会被制作出来,设计师也会得到宣传。

我看到这个消息,几乎立刻决定参加。

这不仅是个机会,也能让他看到,我在主动向他希望的方向靠拢。

我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查资料,了解那个地区的文化和孩子们的需求。

我没做多么炫酷的设计,而是设计了一系列简单却充满温暖和希望图案的笔记本和文具包,材质环保,成本可控,便于批量生产又真的能用上。

稿子交上去后,我就没再多想。

过了大概两周,我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

“你好,是林晚小姐吗?这里是世琛资本总裁办。您投稿的‘萤火助学’纪念品设计,获得了采用。周总想邀请您,如果方便的话,来公司一趟,有些细节想与您当面沟通。”

我握着手机,手指有点发麻。

“好的。请问什么时间方便?”

这次去,是我一个人。

周世琛的办公室很大,视野开阔,但布置得很简洁,没什么多余的东西。

他坐在办公桌后,正在看文件。

“坐。”他抬了下手。

我在他对面的椅子上坐下,脊背挺得笔直。

“你的设计,我看过了。”他放下文件,看着我,“很不错。没有追求形式上的复杂,重点抓住了情感连接和实用性。成本控制得也很好。”

“谢谢周总。我只是觉得,给孩子们用的东西,心意和用处比好看更重要。”

“嗯。”他似乎很满意我这个回答,“基金会那边希望尽快推进。这个项目,你愿意跟进后续的生产打样和品质把控吗?我们会支付相应的项目费用。”

我愣住了,我没想到他会直接让我负责后续。

“我……我当然愿意。但我白天还要上班……”

“这个项目周期不长,你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线上沟通为主,必要时过来开会。”他语气不容置疑,“我相信你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