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就在她举起手机的瞬间,镜子里,她身后那个原本有些松动、一直滴水的龙头,似乎…极其短暂地…闪烁了一下?不再是老旧斑驳的铜色,而是变成了一种哑光质感的、极简设计的现代款式,水滴悬在半空,如同一颗完美的露珠。

陈小满猛地回头。

水龙头还是那个破旧的、滴着水的老家伙。

她眨了眨眼,怀疑自己是不是熬夜太多出现了幻觉。

心里,却埋下了一颗名为“怀疑”的种子。这完美的滤镜,是否…已经开始悄无声息地,渗入了现实?

第二部分:美学的暴政

聚会后的几天,那种微妙的违和感非但没有消散,反而在陈小满心中发酵、膨胀,像一团无形无质却又无处不在的雾霭,笼罩着她的日常生活。

她开始注意到更多细节。

首先是审美的趋同化,以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悄然发生。曾经百花齐放的朋友圈,渐渐呈现出一种诡异的“高级感”统一。低饱和度、冷色调、极简构图……仿佛一夜之间,所有人都报读了同一个美学大师的线上课程。那些曾经热衷于阿宝色、死亡仰拍、五彩斑斓黑的朋友们,审美品味突飞猛进,作品高级得令人咋舌。

“嘿,你看大刘,就是那个以前头像都是传奇页游风格的哥们,”陈小满指着手机,对来她家蹭饭的闺蜜说,“他现在发的每一张照片,都像是从《Kinfolk》杂志内页撕下来的。这构图,这光影,这‘不经意间’露出的设计师款杯子……他真知道这杯子多少钱吗?”

闺蜜凑过来看,啧啧称奇:“‘真我’牛逼啊!简直是美学扶贫,硬生生把直男审美拉高了八个度。你看他这盘沙拉拍的,几片菜叶子都摆出了禅意。”

“扶贫?”陈小满咀嚼着这个词,心里那股不对劲的感觉更浓了,“这真的是‘提升’,还是……某种意义上的‘覆盖’?覆盖掉那些原本可能不那么‘正确’,但却很独特的个人喜好?”

她想起自己前几天尝试发了一张色彩浓烈、对比度很高的街头随拍,那是她个人很喜欢的、充满生命力的混乱感。结果点赞数寥寥,一条评论幽幽地躺在下面:“满姐,试试‘真我’的‘静谧之境’滤镜吧,你这张图有点过于喧嚣了,不够高级。”

“喧嚣?”陈小满差点把手机扔了。她第一次对自己的创作产生了怀疑,甚至是一丝羞耻。那种被无形标准审视并判为“不正确”的压力,悄无声息地降临。

喜剧效果在荒诞中滋生。她那个重金属摇滚死忠粉的表弟,某天被她撞见对着手机里一张樱花纷飞的治愈系小清新壁纸发呆,眼神迷离。被发现后,表弟涨红了脸,慌忙锁屏,嘴硬道:“我、我这是在批判性欣赏!了解一下敌人如何腐蚀意志!”

还有她公司那位常年格子衫配冲锋衣的IT同事小李,工位上的手办悄然从二次元萌妹换成了线条冷硬的北欧风金属几何摆件。午休时,他捧着手机,眉头紧锁地研究一款设计极其简约(甚至有点性冷淡)的咖啡机,喃喃自语:“这个弧度……似乎蕴含着黄金分割的奥秘……”

陈小满憋着笑路过,忍不住嘴贱:“李工,研究美学呢?这咖啡机看着不错,就是喝起来可能没啥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