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幕:黄昏异象

2025年9月13日,傍晚6时56分,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

夕阳的余晖将西天染成一片绚丽的橘红,而东方的天幕已渐次转为深邃的靛蓝。初秋的微风轻拂,带来一丝凉意,白日的燥热正悄然消退。城市开始点亮灯火,街道上车流如织,鸣笛声、商贩的叫卖声、广场舞的音乐声交织成熟悉的都市傍晚交响曲。

在永城市新城区的一个十字路口,菜贩老李正蹲在马路牙子上,借着最后的天光清点一天的收入。皱巴巴的纸币和叮当作响的硬币被他仔细地捋平、摞好。他揉了揉酸涩的腰眼,习惯性地抬头望了望天空,嘴里嘟囔着:"这天色,明儿个又是个晴......"话未说完,他的动作猛地僵住,浑浊的眼睛骤然睁大,手指一松,刚刚清点好的零钞被一阵微风拂过,散落一地。

他却浑然不觉,只是直勾勾地盯着东南方的天空,嘴巴无意识地张开。

在那里,两排整齐的红色光点,如同十六颗灼热的瞳仁,正静静地悬于暮色之中,无声地俯视着这座城池。

同一时刻,出租车司机王建军正被晚高峰的拥堵困在华夏路与东方大道交叉口。计价器数字跳动的声音此刻显得格外刺耳,他烦躁地有一搭没一搭地敲着方向盘。后座上的年轻乘客突然探身向前,几乎将脑袋伸到了前挡风玻璃下,手机镜头对准窗外天空,声音因惊讶而略微变调:"师傅!快看!那是什么东西?!"

王建军没好气地嘟囔了一句"能有什么,还不是鸟或者飞机",但还是顺着乘客所指的方向瞥了一眼。只这一眼,他的不耐烦瞬间蒸发,取而代之的是一股从脊椎窜起的凉意。

东南方天际,约莫四十五度仰角,十六个暗红色的光点排列成两个异常规整的平行阵列。每排八个,横平竖直,间距均匀得如同用最精密的仪器测量并固定过。它们不像星星,光芒更凝实、更低沉;也不像飞机的导航灯,没有丝毫移动的迹象,就那么绝对静止地嵌在越来越暗的天幕上。

"无人机表演吧?"王建军试图用最合理的解释安抚自己瞬间的慌乱,但这话说出来连他自己都不信。他跑车多年,见过越来越多的无人机表演,没有一次是这样的——完全寂静,毫无引擎或旋翼的嗡鸣;完全静止,在三四级的晚风中纹丝不动;灯光也并非常见的明亮LED多彩色,而是某种更深沉、更一致的暗红,有节奏地同步闪烁着,带着一种非机械的、近乎生命的韵律。

"不像无人机,"后座乘客举着手机,屏幕上的红光点轻微颤动,"太安静了,也太整齐了......而且,你看它们闪的频率,一模一样!"

他的话提醒了王建军。没错,那十六个红点的明暗变化,节奏完全一致,仿佛共用一个心跳。这不是无人机集群表演所能达到的精准同步,那些表演总有细微的延迟和错位。而眼前的景象,透着一股令人不安的、超自然的协调性。

几乎与此同时,在永城市实验中学的教学楼顶天台,物理教师张明远正指导着学校天文兴趣小组的几名学生架设望远镜,准备观测即将变得清晰的金星。最先发现异常的是高一学生林小雨,一个对光线和模式极其敏感的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