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遗产浪潮

"摇篮"的开启并非惊天动地的爆炸,而更像是一扇沉重而古老的大门被缓缓推开,门后涌出的不是刺目的光芒,而是如同晨曦般柔和却无比深邃的知识薄雾。上古"先驱者"文明的智慧,如同经过精密计算的滴灌系统,将蕴含着宇宙至理的信息流,精准地注入到渴望成长的宇宙文明共同体土壤中。

首批释放的知识库堪称浩瀚却基础:修订了 seventeen 个细微误差的基础宇宙常数模型、揭示维度稳定性背后十一维弦震动机制的数学框架、基于真空零点能提取和反物质可控湮灭的终极能源解决方案、包含一亿四千万种星系植物和三千五百万种微生物基因的生态恢复图谱库,以及一套包含 1274 项评估指标的文明发展指数与伦理权衡体系。

没有期待中的歼星炮蓝图,没有瞬间跃迁至银河另一端的引擎设计,这让摩拳擦掌的晨曦帝国军部和一些激进派系大失所望,嗤之为"上古老人的无用智慧"。然而,真正的智者——如首席协调官艾拉·陈、星辉族大长老伊瑟拉、以及人类科学家联盟主席李琟——却为之振奋不已。他们明白,这些才是文明长远发展的真正基石。

维度理事会下属新成立的"遗产监护议会"迅速超负荷运转。由各文明顶尖学者组成的上千个专项小组,开始了夜以继日的解析、验证工作。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场痛苦的蜕变。"先驱者"的知识体系建立在一种完全不同的逻辑范式上,其数学语言抽象程度极高,甚至对"存在"、"时间"、"意识"等基本概念的定义都与当代认知存在根本性差异。许多资深科学家不得不像小学生一样从头学起,这个过程充满了挫折感,学术权威受到挑战,固有的理论体系摇摇欲坠。

争议无处不在。保守派,以一些古老的学术泰斗为代表,激烈质疑这些知识的实用性和潜在危险性,警告盲目跟从可能导致现有科技树断裂甚至文明迷失方向。激进派则迫不及待地想要应用,甚至在未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就试图进行工程化尝试,酿成数次小规模事故。

林凡通过维度之心,如同一位置身事外的观察者,默默感知着这知识吸收过程中的所有阵痛、火花与迷茫。祂能轻易地点拨迷津,但祂克制住了。祂深知,消化如此庞大的遗产,必须依靠文明自身的智慧、判断力甚至试错,任何外部的强行灌输都可能导致根基不稳,产生畸形的发展。真正的理解,只能来源于内部的 struggle(挣扎)与突破。

转机出现在一些意想不到的交叉领域。一位名叫索菲亚·吴的人类能源科学家,在苦苦钻研"先驱者"那晦涩的真空能模型时,偶然参加了一场"光尘联邦"的能量转换技术展示。她震惊地发现,光尘人那种看似粗糙低效的生物荧光能量传输方式,其底层数学描述竟然与"先驱者"模型中的某个辅助方程群高度同构!这个发现立刻打通了双方的思路,人类提供了严谨的理论框架,光尘人贡献了独特的实现路径。

几乎同时,一位星辉族伦理学家在研读"先驱者"那套复杂的伦理评估体系时,灵感迸发,巧妙地将其中的"群体意志与个体自主平衡算法"应用于困扰网络许久的数据隐私争议,提出了一个令各方都相对满意的、动态调整的隐私共享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