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跨文明的灵感碰撞,如同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催生了第一批融合创新的成果:基于新理论和光尘技术优化的维度航行器,能耗降低30%,稳定性大幅提升;借鉴生态图谱和生物共鸣技术开发的"创生单元",能在十年内将一颗死寂行星改造为宜居世界;应用新的伦理算法和分配模型,使得网络内部的资源调配更加高效和公平。
"遗产浪潮"的真正威力开始显现。它带来的不是 instant power(即时力量),而是思维的解放、视野的开拓和根基的重塑。它悄然引导着宇宙文明走向一条更注重可持续发展、更尊重宇宙规律、也更注重内在平衡的道路。一场静悄悄却影响深远的科技与文化质变,正在宇宙的各个角落发生。
2 暗流再涌
然而,光芒愈盛,其投下的阴影也愈发深邃。"摇篮"遗产的分配与解读,这个看似纯粹的知识问题,迅速演变为一个新的、更加复杂的权力与意识形态博弈场。
尽管"遗产监护议会"建立了复杂的贡献度评估和知识共享积分制度,竭力维持公平,但不同文明的基础差距是客观存在的。科技底蕴深厚的文明,如晨曦帝国核心星域、星辉族主星,其顶尖学府和研究机构能更快地解析、吸收并应用新知识,将其转化为技术优势。而许多边缘文明,即使拿到了同样的知识包,也因人才、基础设施的匮乏而消化缓慢,只能眼睁睁看着差距似乎再次被拉大,一种新的、"知识鸿沟"的焦虑感开始蔓延。某些先进文明甚至有意识地放缓某些关键技术的共享速度,或设置更高的兑换门槛,试图维持自身的领先地位。
更隐秘、更深刻的冲突,源于对"先驱者"文明终极意图的碎片化解读。"摇篮"AI释放的信息始终是经过过滤和片段的,这留下了巨大的想象和诠释空间。
一个自称"真理之环"的秘密结社开始在网络深处悄然蔓延。他们由一批狂热的技术专家和哲学家组成,其核心教义认为:"先驱者"的最终目的绝非简单的文明保存,而是要实现宇宙的"终极格式化"和"意识升维"。他们认为当前多元、分散、甚至充满冲突的文明状态是低效和原始的过渡阶段,"先驱者"遗产是引导所有文明融合成一个统一、高效、纯粹的超级意识的工具和阶梯。他们鼓吹主动与"摇篮"进行更深层次的意识连接,甚至加速这一"升华"过程,认为个体意识和文明独特性在更高的存在形式面前毫无意义。
另一方面,一些极端保守和排外的文明,如"钢岩部落"和"纯净教派",则视"先驱者"遗产为最恶毒的"宇宙级污染源"。他们认为这些来自外宇宙、年代久远的知识和技术,将玷污本文明纯正的血脉和文化传统,导致文明主体性的丧失。他们强烈要求隔离甚至销毁这些遗产,在网络内部煽动排外情绪,抵制技术共享,甚至呼吁退出"谐振网络",回归"纯净"的孤立状态。
这些意识形态的激烈冲突,与固有的资源竞争、历史恩怨、文化差异交织在一起,使得"谐振网络"内部的关系变得空前复杂。表面上的协作项目仍在推进,但暗地里的较劲、猜忌、舆论攻讦和软性抵制却在持续滋长。网络内部的信息流中,开始混杂越来越多充满偏见、误导和极端主义的思想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