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审讯室换人了。

新来的两个审讯员,气质与之前截然不同。他们不苟言笑,穿着研究员的白大褂,眼神里没有审讯员的压迫,只有学究式的审视。

他们没有废话,直接在江辰面前的桌子上,铺开了一张巨大的G78高速公路及周边地形的卫星图。

“江辰,根据我们的计算,在你进入峡谷时,飞机的高度是1200米,距离高速公路入口的直线距离是18公里。而你的飞机,在失去全部动力后,滑翔比最多只有15:1。理论上,你根本滑不到那里。”

为首的审讯员,代号“教授”,开门见山,直指核心。

“你,是怎么做到的?”

江辰看了一眼那张图,又看了看“教授”充满求知欲(或者说,是质疑)的眼神,忽然觉得有些好笑。

这哪里是审讯,这分明是学渣在请教考了满分的学霸。

“我能要一块白板和一支笔吗?”江辰问。

“教授”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

很快,一块白板被搬了进来。

江辰从床上下来,活动了一下肩膀,走到白板前。他没有丝毫的迟疑,拿起笔,手腕一抖,一个标准的飞机三视图就出现在白板上。

“你们的计算,忽略了几个关键变量。”

江辰的声音在死寂的房间里回荡,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第一,峡谷风。你们只计算了高空风,但忽略了‘鬼见愁’山脉特殊的峡谷效应。当时的风向是西北风,风力五级,在进入峡谷后,会形成一股稳定的上升气流。我不是在单纯的滑翔,我是在‘驾驭’这股气流。”

他在白板上画出了一连串复杂的箭头和气流线,看得两名审讯员眼花缭乱。

“第二,地效。当飞行器接近地面时,机翼下表面与地面之间的气流会受到压缩,形成一个高压气垫,从而使飞机的升力增加,诱导阻力减小。在最后进近阶段,我始终将飞机的高度维持在翼展一半左右的临界高度,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地面效应,将滑翔比从15:1,硬生生提高到了接近18:1。”

“这……这不可能!”另一名审讯员忍不住出声,“地效飞行状态极不稳定,尤其是在非标准道面上,稍有侧风就会导致滚转,你怎么可能控制得住?”

“为什么控制不住?”江辰转过头,看了他一眼,那眼神,就像一个博士生在看一个问出“1+1为什么等于2”的小学生。

“通过微调副翼和方向舵,制造出不对称的阻力,来抵消侧风的偏航力矩。这需要极高的操作频率和预判能力,但并非做不到。这在特技飞行里,叫‘动态平衡’。基础操作而已。”

基础……操作?

两名审…哦不,两名“学生”,感觉自己的专业知识被按在地上反复摩擦。

监控室内,通过扩音器听到这一切的技术专家们,已经炸开了锅。

“我的天!他把峡谷当成了风洞!把客机当成了滑翔机!”

“在地效状态下玩动态平衡?这家伙的神经是钢缆做的吗?”

“太可怕了!他的计算,比我们的计算机还快,还准!”

雷振宇听着耳边传来的惊叹,看着屏幕里那个侃侃而谈、仿佛在讲一堂公开课的年轻人,他的嘴角,已经咧到了耳根。

捡到宝了!

不,这是挖到钻石矿了!

而在南部战区的技术分析中心,气氛却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总工程师王海,带着他最顶尖的团队,已经在这里不眠不休地工作了十几个小时。

他们按照雷振宇的命令,将所有的原始数据导入了“银河”超级计算机。

他们的目标,是复盘最后那个石破天惊的“机翼切割”。

“报告总工!第137次模拟,失败!飞机在接触立柱的瞬间,发生不可控滚转,随即解体!”

“报告!第211次模拟,失败!机翼断裂后,机身因受力不均,侧滑冲出路面,坠入悬崖!”

“报告!第305次模拟!失败!”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王海的脸色越来越白。电脑屏幕上,那架波音737以各种惨烈的方式,反复上演着死亡。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王海喃喃自语,他摘下眼镜,揉着布满血丝的眼睛,“从物理学角度,这就是一个无解的题!除非……”

“除非什么?”站在他身后的韩峰,忍不住追问。

“除非,驾驶员在撞击发生前的0.1秒内,完成了一系列反人类的操作!”王海猛地站起来,指着屏幕上的一组数据流,“你们看这里!要让机身在撞击后摆正,而不是滚转,就必须在机翼接触立柱的瞬间,用方向舵给出一个反向的、极其精准的修正力矩!同时,还要用升降舵和副翼,强行压住机头和机翼的抬头趋势!”

他越说越激动,声音都在颤抖。

“这个力矩的数值,不能多,不能少!误差不能超过百分之一!给出的时机,不能早,不能晚!误差不能超过十毫秒!这……这不是人能完成的操作!这是上帝之手!”

所有人都被王海的结论给震住了。

十毫秒是什么概念?

人类眨一下眼,需要三百到四百毫秒。

也就是说,江辰的反应速度,比人类的眨眼,快了三十倍!

“不,总工。”一直沉默的韩峰,忽然开口了,“他不是在‘反应’。”

所有人看向他。

韩峰的目光,带着一种朝圣般的狂热:“他是在‘预知’。他根本没有等飞机给出姿态变化的信号,而是在撞击发生之前,就已经计算出了撞击会产生的所有力矩变化,然后提前输入了所有的配平指令!”

“他不是在对抗失控,他是在失控发生之前,就已经终结了失控!”

“这不是方程式,这是……这是飞行领域的相对论!他一个人,颠覆了我们所有人对飞行的认知!”

这番话,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所有人脑中的迷雾。

王海愣愣地看着屏幕上那组被他称为“无解”的数据流,忽然明白了什么。

“反向推导!”他大喊一声,“别去管他合不合理!我们假设这个操作是成立的!我们从‘迫降成功’这个结果,反向推算出需要输入的指令!快!”

工程师们如梦初醒,立刻开始在键盘上飞速敲击。

几分钟后,一组全新的数据,出现在了大屏幕上。

那是一串密密麻麻,复杂到令人发指的控制指令。舵面偏转角度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操作时间节点密集到毫秒级。

看着这串数据,王海的身体晃了晃,几乎站立不稳。他扶着桌子,嘴里反复念叨着:“怪物……真是个怪物……”

雷振宇的办公室里。

他面前摆着两块屏幕。

一块屏幕上,是技术中心刚刚传来的,那串“上帝指令”。

另一块屏幕上,是审讯室内,江辰刚刚结束了他的“讲课”,正拿着板擦,悠闲地擦掉白板上的板书,仿佛刚才完成的,只是一道小学算术题。

雷振宇的目光,在这两块屏幕之间来回移动。

一个是无法理解的过程。

一个是波澜不惊的结果。

两者叠加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让他这个身经百战的指挥官,都感到心跳加速的真相。

他终于明白,自己找到的,不是一个“幽灵”。

而是一个能让“幽灵”都为之颤抖的存在。

他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军容,直到风纪扣都扣得一丝不苟。

然后,他转向身后的勤务兵,下达了一个让对方无比震惊的命令。

“去后勤处,给我取一套全新的校官常服来。尺寸……就按我的来。”

勤务兵一愣:“首长,您这是?”

雷振宇的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那是一种猎人发现了绝世猎物,伯乐相中了千里马的炙热。

“再准备我的车。”

“我要去亲自见一见我们这位……‘有恐高症’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