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2023年9月,上海的秋老虎比三伏天还毒。

王永骑着二手电瓶车在虹口区的老巷子里钻,汗顺着额角流进眼睛,涩得睁不开。

手机导航里的女声机械地重复“前方50米左转”,车筐里的外卖箱硌得我膝盖生疼——这是今天第27单,超时1分钟扣5块,超时5分钟差评,这个月的房租还缺3000,赔不起。

王永骑着电瓶车穿梭在车流中,手机导航不断提示着下一个转弯。

他已经连续送了十个小时的外卖,腰酸背痛,但想到下个月的房租,他还是咬咬牙接下了又一个订单。

“叮咚!您有新的饿了么订单,请及时处理。”

王永瞥了一眼手机屏幕——虹口区某老旧小区,六楼,无电梯。

小区我熟,楼道里的灯十有八九是坏的,墙皮掉得能看见砖,最要命的是楼板,去年就听说有住户踩塌过阳台的水泥板,物业一直没修。

但我、他没的选。捏了捏腰上发酸的肌肉,想起老家母亲发来的微信“你爸的药快没了”,

王永猛拧油门,电瓶车“吱呀”一声冲进老巷。

到小区时,天已经擦黑。我拎着外卖袋快步上楼,果然,三楼的灯又坏了,只能借着窗外的霓虹摸黑走。

楼梯扶手锈得掉渣,一摸一手红,空气中飘着老房子特有的霉味,混着楼下饭馆飘来的油烟,说不出的呛人。

他叹了口气,调转车头向目的地驶去。

这是今天的第二十七单。王永抹了把额上的汗,九月的上海依然闷热难当。

他今年二十五岁,从湖南老家来沪打工已有三年,干外卖这一行也快两年了。

生活不易,但他从不敢抱怨——至少不用像爷爷那辈人一样挨饿受冻,更不用像太爷爷那样年纪轻轻就死在抗日前线。

想到家族里口耳相传的太爷爷的故事,王永总是心生敬意。

那位同样名叫王永的先辈,据说十五岁就参军抗日,1937年在上海阵亡,尸骨无存。

家里老人常说,现在的太平日子,都是先辈用血肉换来的。

王永停好电瓶车,拎起外卖袋快步走进楼道。

老式居民楼的灯光昏暗,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气息。

他一步两个台阶地向上跑,时间就是金钱,超时意味着差评和扣款。

“602室...到了。”王永喘着气,按下门铃。

无人应答。

没人应。再按,还是没声。

王永掏出手机想打给顾客,手指刚碰到屏幕,脚下突然传来“咔嚓”一声脆响。

那声音很轻,却像炸雷一样砸在王永耳朵里。还没等他反应过来,脚下的楼板突然向下塌陷,、王永整个人失去平衡,像掉进了无底洞。

失重感瞬间攫住他,外卖袋飞了出去,里面的汤洒了他一脸。

黑暗中,王永仿佛听到了奇怪的声音——不是楼板断裂的闷响,而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还有“哒哒哒”的机枪声,像是有无数挺歪把子机枪在我耳边扫射。

紧接着,一股刺鼻的气味冲进鼻腔,是硝烟味,混着血腥和腐烂物的恶臭,比在垃圾站闻到的味道还恶心。

王永以为自己要摔死了,闭紧眼睛等着剧痛。

但下一秒,他摔在了一片泥泞里,冰冷的泥水瞬间浸透了我的外卖服,冻得我一哆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