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林薇第一次点开陈野的直播间,是在入职检测中心的第三个通宵。实验室的荧光灯冷得像块钢板,把操作台照得纤毫毕现,空气中飘着试剂残留的微酸,混着仪器散热扇的低鸣,织成一张疲惫的网。她盯着示波器上跳动的绿色波形,眼皮沉得能坠住铅块,脑子里却反复回放上午校准光谱仪的画面 —— 狭缝宽度调了三次,吸光度值始终差着 0.02,偏偏这个数值,是国家标准的红线。凌晨三点,维修工程师的消息还停在 “半小时后到”,林薇蜷在角落的折叠椅上,指尖无意识地划着手机屏,从《分析化学》课件划到静音的美食视频,直到一个裹着电流杂音的男声钻进耳朵:“这波团战急不得…… 等辅助的控制技能交了再上,现在冲就是送人头。”

那声音像刚温好的牛奶,带着点沙哑的暖意,没有其他主播的嘶吼或刻意煽情,反倒有股无奈的自嘲。林薇抬眼,屏幕里是款她叫不出名字的游戏,操控蓝色刺客的男生手速不算快,连招衔接偶尔卡顿,被对方坦克追着打时,还会对着麦克风小声嘟囔:“完了完了,这把又要被举报送分了。” 直播间在线人数牢牢钉在三十七,弹幕稀稀拉拉飘着 “野哥今天又掉分,再掉要去青铜局报到了”“对面射手怕不是脚本吧,反应也太离谱了”。林薇捏着手机,忽然想起高中晚自习后听的夜间电台,也是这样安安静静的声音,能把一天的紧绷都揉进夜色里。她没退出,就把手机搁在膝盖上,听着规律的键盘敲击声和偶尔的吐槽,不知不觉竟眯了十分钟 —— 这是她三天来睡得最安稳的一觉。

从那天起,林薇成了陈野直播间的固定观众。她总在加班的间隙打开直播:等仪器完成检测的三十分钟里,她会盯着屏幕算陈野躲技能的反应时间;深夜整理数据累了,就听他输比赛时揉头发的沙沙声。她从不会发 “666” 或 “这波绝了”,只在陈野垂头丧气时,认真敲下一行字:“刚才中路躲技能,从看到光效到位移,反应比上一把快 0.3 秒,我用手机秒表掐了三次,平均值 0.8 秒,进步很明显。” 有人在弹幕里骂陈野 “技术菜还开直播”,她会一本正经地辩解:“他的走位符合匀速直线运动规律,位移距离和时间差都稳定,只是对面英雄位移是不规则曲线,属于不可抗因素,不能全怪他。” 起初陈野只笑着念这些 “奇怪弹幕”,调侃 “这位观众怕不是学物理的,说得我都快信了”,后来次数多了,他会特意在直播里搭话:“用秒表的小姐姐今天又加班?背景音里好像有仪器转的声音。”

林薇的回答永远直截了当:“实验室的紫外分光光度计氘灯坏了,等维修人员换灯,顺便看你直播助眠。对了,你敲‘Q’键时声音比其他键轻,可能是键帽松了,拆下来清下灰,能延长键盘寿命。”

陈野愣了两秒,随即笑出声,对着麦克风说:“合着我直播不仅是你的白噪音,还得被你当实验对象分析啊?”

“也不是,” 林薇指尖飞快地在屏幕上敲击,“你的声音频率大概 200 赫兹,属于低频声波,《声学原理》里说这种频率有镇静作用。而且你敲键盘的节奏很规律,每分钟 120 次,跟我平静时的心率差不多 —— 我测过,看你直播时,我的心率能从加班时的 90 次 / 分降到 75 次 /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