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余常的指尖在公文包搭扣上无意识地摩挲,皮革的触感冰冷而陌生,与他记忆中放松时感受到的轻松截然不同。他的目光不再是散漫地流淌过窗外的街景,而是像两台高精度扫描仪,锐利而焦灼地检视着车厢内的每一个人。

余常是z市一名普通的上班族,他有一个爱好,坐公交,坐那种会穿过老城区的公交车,从家楼下最近的公交站上车,坐到终点站,再坐回来。在来来往往的生活气息中,可以洗去他身上的班味,放松他心情。

他不知道车上乘客们的名字,但他早已在心里为他们取了代号,并感到一种奇异的熟悉与亲切。他们是他在这个城市里,除同事外最熟悉的陌生人,是他日常仪式里的固定配角,构成了他生活背景音里安稳的一部分。

余常习惯于他们的存在,像习惯于窗外会依次掠过的老榕树、红砖墙和那家永远飘着甜香的糕点铺。他们是他放松图景的一部分。

一切的开始,源于一次微不足道的“即视感”。

三周前的周一傍晚,和今天一样阴沉。余像往常一样瘫坐在后排靠窗的座位里,任由思绪随着城市的噪音漂浮。公交车在“铂悦大厦”站停靠,这是这条线路上最后一个写字楼。公交停稳,一位穿着剪裁考究的灰色风衣、手提黑色硬壳公文箱的先生,步履沉稳地走到车厢中部,坐下。大概是周一总是忙碌的,几乎每个周一,这位先生都会加班到这个时候,然后坐上这班车子。

但就在车辆启动,窗外流光掠过“风衣先生”侧脸的那一瞬,余常心里忽然咯噔一下。一种强烈的熟悉感袭来——不是“这人我常见”的熟悉,而是“这个画面,这个光线,这个角度,我上周一绝对见过一模一样的”那种精准复刻的诡异感。

他皱起眉,试图驱散这荒谬的念头“巧合吧?”他心里想着。

余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半秒,便滑向了窗外。

带着一点点在意,两周前的同一时间,余常坐上了这班车,但是这次并没有看到这位“风衣先生”。

真正让他脊背发凉的,是上周。那天他坐在稍前一些的位置,正好能看清那位先生抬手看表的动作——金属表带在车厢顶灯下划出一道冷冽的、短暂的弧光。就在那一瞬间,余的记忆深处像被针扎了一下:以前,大概也是这个时间点,他似乎见过完全相同的画面,完全相同的光弧。不是“大概”,是确定。

人类的行为充满微小的变数:今天步子快一点,明天领带歪一点,后天可能会因为一个好消息而嘴角带笑。但这个人没有。他的着装、配饰、步幅、上车后的落脚点、查看手表的动作乃至角度,都像被设定好的程序,分秒不差,毫厘不谬。

一种荒谬的、冰冷的感觉攫住了余。他几乎是冲回家,翻出了一本空白的笔记本。他开始疯狂记录,画下简陋的线路图,标注时间、地点、人物特征。不同的路线,不同的时间,灰色风衣男、总是穿着红色毛衣在固定座位读报的老太太、那个戴着巨大耳机随着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的节拍不停点头的年轻人……一个又一个“循环者”被他从熙攘的人群中标识出来。他们的行为模式像时钟指针,按照某种规律在固定的格子里精准地循环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