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时机到了,但我不能急。我先 “推辞”:“李姐,我们私募门槛 100 万起,而且我不随便给非客户推标的,怕担责任。”

她立刻回复:“100 万没问题!我就想找靠谱的人带,你说的资产配置思路特别对。”

接下来三天,我每天发一份 “内部研报”,标的都是市值 50 亿以下、日均成交量不足千万的冷门股 —— 这种股盘子小,少量资金就能拉抬。我还 “不小心” 透露:“我们联合三家游资,下周大宗交易吸筹,目标涨 30%。”

为了让她彻底信,我 PS 了大宗交易明细,把真实交易的股票代码改成目标股,买方席位写 “机构专用账户”,还特意提醒:“这记录别外传,证监会查得严。”

看着她越来越频繁的 “谢谢林老师”,我知道,钩子已经扎进她心里。

第 5 章

投钱那天,李姐没丝毫犹豫,一次性转了 150 万到 “第三方托管账户”—— 那是老鬼用假身份证开的,我特意选了家反洗钱系统松的城商行,大额转账不会立刻预警。

“托管账户受银保监会监管,您放心,涨到位我直接打收益到您卡上。” 我发消息时,手指都在抖,不是愧疚,是兴奋 —— 这比在券商累死累活赚得快太多。

钱到账的当晚,我就转了 50 万还信用卡,剩下的存进自己账户。李姐问起股票进展,我随便找个理由:“游资临时撤资,得等几天。”

她没怀疑,还反过来安慰我:“林老师别着急,我信你。”

我盯着屏幕里的 “我信你”,突然觉得喉咙发紧。但很快,新的信用卡账单弹出来,那点不适瞬间被淹没。

第 6 章

李姐的钱让我尝到甜头,但零散杀猪盘效率太低 —— 要一个个养号、铺垫,还容易被察觉。我需要更 “正规” 的外壳,私募是最好的幌子。

我花 5 万找中介注册 “上海启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地址是虚拟办公位,员工信息全是老鬼用假身份证编的。基金业协会备案时,我故意隐瞒实控人,只留个 “挂名法人”—— 刚毕业的大学生小吴,我给了 2000 块好处费,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是 “背锅侠”。

“以后有人问,你就说公司是朋友的,你只是帮忙挂个名。” 我跟小吴说时,他还一脸感激:“谢谢林哥,以后找工作有这个经历也好看。”

看着他天真的样子,我忽然想起刚毕业的自己 —— 那时我也以为,金融圈的 “经历” 都是光鲜的,从没想过会有这样阴暗的 “履历”。

第 7 章

要收割散户,必须有 “内幕消息”。我想起前同事老周,他现在在上市公司做证券事务代表,手里攥着业绩预告、定增方案。

我约他在陆家嘴西餐厅吃饭,菜还没上,就塞了个 5 万的红包过去。老周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我们公司下季度业绩爆雷,但下个月会先发‘预增 50%’的假公告,配合大股东减持,你别玩太大。”

我心里狂喜,这正是我要的。第二天就拟了 “私募产品募集说明书”,标题写 “重仓优质成长股,预期年化 40%”,故意模糊标的公司,只说是 “某消费电子龙头”;还伪造尽职调查报告,把公司营收改高 3 倍,隐瞒高额应收账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