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溃兵倒吸一口冷气,眼睛都直了。
秦煊推了推修复好的眼镜,镜片反射着冷光:“精度和射程提升了大约百分之两百七十,材料所限,凑合用。”
溃兵们顿时将他奉若神明。
我们有了最初的立足资本。
凭借秦煊改良的军械和我的数据预测“占卜术”,这支小队很快以极小的代价打了几次漂亮的偷袭,缴获颇丰,吸引了更多溃兵来投。
势力像滚雪球一样壮大。
我们占据了沂州旧地一座荒废的小城。
城内民生凋敝,数据模型显示粮食短缺和瘟疫是最大威胁。
我直接接管了户籍和账册。
面对堆积如山的竹简和混乱不堪的数据,我只花了一晚上就重新建立了标准化记账系统,引入了阿拉伯数字和表格,效率提升了十倍不止。
“夫人……这……这是何妖……仙法?”老账房看着清晰明了的账本,手都在抖。
“新算法。”我面无表情,“以后所有数据按此规整。三天内,我要看到清晰的粮储、人口、田亩报告。”
同时,我根据气候和土壤数据模型,推行新的轮作制和抗旱作物。
又建立了疫情监控和数据上报体系,在瘟疫爆发前就精准锁定区域,采取隔离措施。
秦煊则一头扎进了工坊。
他画出的图纸让工匠们目瞪口呆:水力驱动的锻锤、改良的纺织机、甚至还有利用齿轮和连杆结构设计的简易起重机。
“材料力学性能不达标……先将就优化生产工艺吧。”他总是嫌弃材料落后,但做出的东西依旧碾压时代。
很快,我们的军队装备越发精良,甚至开始量产标准化的零件。
“林溪,我们需要情报,更精确的情报。”一天夜里,秦煊看着粗糙的周边势力地图皱眉。
“同意。”我点头,“需要建立一个信息收集和处理网络。”
我们联手了。
我设计了一套高效的密码系统和信息传递流程,并培训了一批“数据分析员”
秦煊则改进了通讯工具,制造了更轻便、传信更远的信鸽用具,甚至搞出了利用镜面反射的简易光通讯装置。
庞大的数据开始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
我专门辟出一间静室,墙上挂着不断更新的地图和图表,贴满各种颜色的标签和数据注释。
“黑鹰军主力三日后抵达河谷地带,根据其粮草携行量计算,他们无法在河谷长期停留。”
“南边李帅部下三个将领不和,矛盾指数高达百分之八十七,可操作。”
“今年北方大旱概率百分之九十以上,建议提前收购粮食。”
我的预测越来越精准,几乎言出法随。
势力范围内,政令通畅,民生快速恢复。
外人眼中,“林夫人”深居简出,却洞悉天机。
而“秦先生”则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秦煊偶尔会端着新做的零件来找我,靠在门框上:“林首席,忙什么呢?”
“建立人口结构模型,预测未来劳动力分布和兵源。”
“啧,无趣。”他嘴上说着,却会走过来,拿起我写的公式看半天,“这个微分方程用得不错,边界条件考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