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资金链,断了。

电话里,郭凡的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充满了末日来临的绝望。

我来到银行,在抵押合同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那套房子,是父母留给我唯一的念想。

当我把那张价值两百万的支票递给郭凡时,这个七尺高的汉子,眼泪当场就掉了下来。

他死死攥着我的手,一遍遍地说着“谢谢”。

“郭导,别谢我,我是在投资我自己。”

他直接将我列为联合出品人,不仅签了那份5%的分账协议,还主动额外给了我投资人该有的收益份额。

他不知道,这笔投资的回报,会远超他的想象。

走出银行,我没有回家。

我去了市中心一家不起眼的咖啡馆,打开电脑。

屏幕上,是一家濒临倒闭的出版社的网站。

我找到了那个叫《星海孤舟》的科幻小说IP。

前世,陈凯的投资部对它做过评估,报告的结论是“毫无商业价值”。

而我清楚地记得,半年后,它会斩获国际科幻界的最高奖项,IP价格一夜之间暴涨百倍。

我拨通了网站上的联系电话。

半小时后,一个头发花白的老编辑出现在我面前。

我们只谈了十分钟。

我用一个低到尘埃里的价格,签下了它的全版权。

签字的那一刻,我看见咖啡馆门口,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正焦急地打着电话。

我认得他,陈凯投资部的副总监。

他晚了半天。

我合上电脑,端起咖啡,朝他遥遥举杯。

他们用资本玩杠杆,我用信息玩杠杆。

《暗夜追凶》最终在一家二线视频平台上线了。

没有钱做营销,没有流量明星加持,初期的播放数据,平淡得像一潭死水。

剧组群里一片愁云惨雾。

我却一点也不慌。

我给林蔚发了一条消息。

第二天,一篇名为《一部被资本抛弃的良心剧,能否靠口碑逆袭?》的深度稿,在各大社交平台悄然出现。

文章没有吹捧,只冷静地分析了剧本的精妙,和制作的用心。

然后,我打开了那台二手笔记本。

我注册了十几个小号,潜入各大影视评论组和论坛。

我一会儿是“细节考据党”,逐帧分析剧中的伏笔。

一会儿是“演技吹”,把我的表演吹得天花乱坠。

一会儿又是“路人观众”,声泪俱下地安利这部“被埋没的好剧”。

<